本报记者 郝飞
【农村金融时报】
尽管还没到农历二月初二,程光在北京郊区某小镇上新开的理发店已提前呈现出二月二的热闹,顾客烫发至少要等上2个小时。
新店如此热闹,程光并不意外。因为他去年曾参加过当地政府部门组织的商户下乡服务活动,他发现,村里没有理发店,镇上只有个别理发摊位,只能剪发,不能提供烫染发等服务。住在村里和镇上的居民,想要烫染发需要到30公里以外的商业区。
看到乡村的消费商机后,他决定在城市商业区保留原店面的同时,在镇政府附近新开一家店面,如果经营得好,考虑将城市商业区的店面关闭,以后深耕乡镇农村。
程光做出“乡村消费”的决定并不是盲目的,背后有数据支撑。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包含镇区和乡村的县乡消费品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38.1%,县乡市场占比有所提升。
据程光介绍,和他有相似商业计划,愿意深耕乡村消费市场的商户还有很多,他们分布于服务、餐饮、民宿等不同的消费领域,相同的是他们都获得了农信机构的金融服务和信贷支持。
作为地方金融主力军,农信系统在金融支持供给上占据天时地利的优势。当前,多地农信机构正抓住商机,通过灵活设计信贷产品、协助政府发放消费券等方式促进乡村消费。
灵活设计消费贷产品
促进农村消费,是扩大内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能为我国消费增长带来强劲持续的动力。在促进乡村消费过程中,信贷支持是必不可少的要素。
近年来,在信贷产品研发方面,各地农信机构发挥决策链条短、距离市场近、贴近消费者等优势,设计信贷产品更加灵活,促进乡村客户消费更有的放矢。比如,江苏民丰农商银行推出“幸福消费贷”,该产品以借记卡为载体,采取“一次授信、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循环使用”的方式,注重第一还款来源,遵循“贷款真实、担保有效、用途明确”。与其他银行消费贷相比,该信贷产品在授信期、还款方式等方面都有一定优势,其授信期最长可达15年。在还款方面,客户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等额本金、等额本息、利随本清、按月(季)结息到期还本等多种灵活的还款方式。
资深金融业人士、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在接受《农村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农信机构是联结“三农”服务的金融纽带,应充分了解乡村和农户的消费倾向与金融需求,有针对性设计消费信贷产品,搭建促进农村消费和信贷融合的平台和场景。
光大科技创新总监王硕对记者表示,促进农村消费是当前扩内需、稳增长的重要举措,而消费信贷是提振消费的重要元素之一。
王硕认为,与其他金融机构在同一区域竞争时,农信机构应走差异化的服务道路,比如围绕新农人等群体在购车、婚庆、装修等细分领域的需求,与本地商超合作,拓展消费贷的研发推广。
金融科技专家马超则表示,除了开发信贷产品外,农信机构还可以通过推广信用卡业务,促进乡村消费。比如,与商家合作,提供优惠折扣等促销活动,吸引更多乡村消费者使用信用卡。同时,可建立消费积分体系,对乡村消费者使用信用卡进行奖励。
助力消费券发放
目前,多地政府通过发放消费券进一步激活消费市场,但在消费券发放和使用过程中更多依靠电商平台,通过银行渠道发放并使用消费券的场所相对较少。
袁帅认为,在促进地方政府消费券发放工作中,农信机构拥有较为优越的天然优势。在县域及乡村地区,农信机构的网点多、人缘广,与本地商户长期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通过农信机构的渠道发放消费券效果会更好。农信机构应充分发挥桥梁作用,利用自身公信力和触达能力,通过多维度、多渠道的宣传,并依托自身数字信息通道,将消费券精准“送”到所需人群手中。
在协办地方政府消费券发放工作上,各地农信机构积极开展营销对接。比如,今年山东泰山农商银行通过积极营销走访,成为泰山区委区政府“消费提振年”暨“惠年货 享泰山”消费券发放工作唯一协办银行。为做好消费券发放协办工作,该行制定了工作方案,确定重点工作事项和时间节点,扎实做好收款码安装及绑卡等基础工作,分阶段的培训指导、宣传推广、统计分析等工作也在有序进行中。
王硕认为,在消费券发放和使用过程中,农信机构应发挥自身特点,积极与本地商超、卖场、农家乐、餐饮店等合作,通过线下消费券或者满减、限时折扣等综合营销手段,促进消费市场并带来业务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