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怡明
【农村金融时报】
灯会表演、综艺节目录制……一场场妙趣横生的活动在浙江乌镇上演。与往年相比,今年乌镇旅游业迎来第一轮高潮。
在乌镇经营民宿的姚愈凡深有感触地说:“前几年游客较少,每个月支付房租、员工工资压力很大,资金缺口导致我的经营资金几度周转困难。今年春节不一样了,游客量爆增,房间入住率每天都在70%以上,人气儿回来了!”
作为疫情政策优化调整后的首个春节,文旅产业迎来“开门红”,成为带动消费增长的重要支柱,也让像姚愈凡这样的从业者重燃希望。
同时,金融机构靠前发力,从依据当地发展特色支持民宿发展,到通过设备更新改造贷款为旅游业发展打好“地基”,再到利用金融场景打造“智慧旅游”新业态,不断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为受疫情影响的文旅产业提供坚实金融保障,全面助力文旅产业从“开门红”到“全年红”。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农村金融时报》记者表示,通过金融支持文旅产业,将为一些暂时陷入困境、有发展潜力的文旅上下游产业链企业提供必要现金流支持,帮助其渡过眼前难关。同时,金融支持有助于促进部分文旅企业转型升级,推动其创新高质量发展,增加市场有效供给,满足市场多元化、个性化、高品质服务需求,促进文旅消费以最快的速度复苏,从而带动上下游及相关联产业的需求和投资扩张。
支持民宿经济 催热乡村旅游
农商银行作为长期践行普惠金融、服务小微的地方性银行,在深耕农村市场、支持乡旅产业发展方面具有较好的客户基础。
浙江农商银行系统桐乡农商银行公司金融部总经理范雅炜告诉记者,今年以来,桐乡农商银行在支持旅游业复苏方面,持续加大信贷投入力度,摸排重点客户需求,通过实施延期还本付息、深化银担合作、推行利率优惠及用好再贷款政策等一系列工作举措助推旅游业发展。
今年1月份,桐乡农商银行支持旅游业发展方面贷款1.9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87.5%。截至1月末,旅游业贷款余额8.04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108.66%。
目前,随着民宿经济日益火爆,“民宿带动景点”效应逐步显现,金融支持民宿行业发展成为不少金融机构支持乡村旅游的着力点之一,对于桐乡农商银行来说也不例外。
据悉,为支持民宿行业健康平稳发展,该行探索“协会+民宿+金融”的合作模式,创新推出服务民宿经营的专项贷款——民宿复工复产贷,通过乌镇镇民宿办及协会验收,满足复工复产条件的桐乡市乌镇民宿行业协会成员单位,都可以申请。
姚愈凡告诉记者,他的20万元贷款,从授信到审批再到放款,仅用了2个工作日。
“这个贷款非常合适,一方面,纯信用贷款不需要抵押和担保,另一方面,贷款年利率低于5%,这在资金的利用成本、及时性,包括接下来春季旅游黄金期的现金流等方面,都给我们减轻了压力。”谈到桐乡农商银行的金融服务,姚愈凡竖起大拇指。
记者了解到,今年春节假期期间,乌镇景区散客量近30万人次,与疫情前春节假期的散客游客量基本持平。在资金支持下,乌镇民宿经营者紧抓春节假期黄金周,50%以上的民宿陆续恢复正常营业,回暖迹象显著。截至1月末,桐乡农商银行已为81家酒店民宿提供金融支持1.2亿元。
设备更新改造贷款
为乡村旅游打好“地基”
去年9月份,人民银行设立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薄弱领域进行设备更新改造,从而扩大制造业市场需求,推动消费恢复为经济拉动主力,增强发展后劲。其中,文旅体育作为支持的重点领域之一,也得到相关政策支持,众多项目得以改造升级,推动了当地旅游业发展。
红河“东风韵”小镇就是典型案例之一。
该小镇为国家级AAAA级景区,也是云南省105个特色小镇之一,于2016年开工建设,但部分运营项目智慧化程度不高,急需资金对原有项目提升改造升级,提高游客观光体验度。
去年年底,农业银行云南红河分行牵头实施的红河“东风韵”智能智慧化建设项目设备购置贷款2.4亿元成功获批,该笔贷款也是红河州金融同业首笔获批的文旅类设备更新改造贷款。
“我们多次与红河‘东风韵’项目公司、建投集团公司对接项目建设情况,并实地调研确定融资具体内容,最后凭借项目运作优势,与云南省建投集团达成合作共识。”农业银行红河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李长淮向记者介绍,该项目执行利率2.8%,期限15年;该笔贷款在享受中国人民银行专项再贷款和财政贴息组合政策后,实际利率仅0.3%,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的财务成本。
今年2月3日,该笔项目贷款已经完成信用发放条件审核并且签订借款合同以及担保合同。
如今,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落实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不断支持文旅项目设备购置和改造成为一大趋势,金融支持改善人居环境,着力打造美丽乡村,促进旅游业发展也成为不少金融机构的“长期作业”。
丰富文旅业态
金融科技不可小觑
借着旅游行业数字化建设发展机遇,不少金融机构将旅游场景金融业务发展作为着力点,将科技感融入旅游中来。
农业银行红河分行就在红河州红河县撒马坝万亩梯田景区打造了“智慧旅游”平台。
“‘智慧旅游’系统为游客提供了更便捷、更智能化的旅游体验,为当地文旅部门管理提供更高效、更精准的信息平台。”李长淮表示,通过平台与美团、携程等众多OTA旅游平台互联互通,为旅游行业量身定制并有效提供线上线下结合的聚合支付、票务管理、游客数据统计分析等功能服务。
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期间,该景区每日接待游客达2万人次,黄金周期间接待游客量约14万人次,创三年来游客接待量最高纪录。
如今,随着各金融机构出台系列旅游业信贷支持政策,支持乡村休闲旅游业、乡村旅游重点村、世界遗产景区等旅游产业的发展成为下阶段发力点,文旅产业逐步恢复元气。
周茂华建议,金融应发挥资源引导和配置功能,助力文旅产业向智能、高品质方向发展,与此同时,还应促进文旅产业与科技元素融合,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
范雅炜表示,除了设置2亿元专项资金支持文旅产业发展外,桐乡农商银行下阶段将持续推进多跨协同服务,构建“政府部门+协会+银行”的协同共建服务机制,形成助力文旅产业发展的服务合力,加强数据、清单共享,形成文旅产业“数据湖”,提高金融服务精准性。与此同时,对文旅产业企业细分“信贷库”(已提供信贷服务客户)和“培育库”(尚未提供信贷服务客户)。对“信贷库”中的企业及个体工商户,重点通过宣传、推广、置换中长期流动资金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无还本续贷、用好普惠性再贷款政策等特色化信贷产品和服务,帮助企业及个体工商户优化融资结构和期限,降低融资成本。对“培育库”中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通过加强走访指导、提升信用等级,优先提供文旅产业专项信用贷款、政策性担保贷款、贴息贷款等创新产品,提高文旅企业及个体工商户普惠金融可得性,全力助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李长淮也表示,农行红河分行将继续立足“智慧旅游”平台,以新旅游产业“互联网+金融+新零售”为引领,充分利用金融科技和场景金融服务,在弥勒市、建水县等红河州旅游资源较为富集的地区,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全域“智慧旅游”新业态,助力构建红河州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新模式。
(本报记者 王爱静 余连斌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