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3年01月16日 > 总第568期 > A8 > 新闻内容
农商银行支持农业现代化转型的路径选择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王平涛

【农村金融时报】

农业稳,天下安。我国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是我国具有根本性的民生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农业现代化,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商银行应抓住时代机遇,充分发挥服务“三农”金融主力军作用,聚焦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同心同向、同频共振,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业务创新发展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有效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支持农业现代化是农商银行的职责使命。首先,农商银行肩负着农村金融主力军责任。其次,承载着地方金融排头兵责任。第三,担负着普惠金融领跑者责任。

农商银行支持农业现代化面临诸多矛盾,包括生产经营高风险性与信贷资金趋利性的矛盾,农业投资回收周期较长与贷款期限短期化的矛盾,经营主体财务管理不完善与银行规范信贷管理的矛盾,集约化生产经营模式下大额融资需求与抵押担保物不足的矛盾,涉农客户需求多元化与金融服务单一性的矛盾,以及农村金融配套设施不完善与金融自身安全性要求的矛盾。正视矛盾,化解矛盾,可谓是农商银行支持农业现代化转型的可行性路径的探索与选择。

(一)聚焦“人品+产品+抵押品”创新服务理念。一方面,摒弃新增贷款必须提供抵质押物的固定思维,对诚实守信、有正规产业项目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以非常规思维,通过加强实地走访、收集社会信息,判断借款人诚信度和还款能力,注重引入政府担保基金、农业保险等第三方机制解决担保难问题,对确实优质的特殊群体可以尝试信用贷款。另一方面,根据农业生产周期及新型主体经营特点,合理确定贷款期限,满足借款人的实际用款需求,对于林果、药材种植等生产周期较长的贷款,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允许贷款到期后适当展期。

(二)聚焦“1+N”产业链创新服务链条。注重研究农业生产的全过程金融服务需求,积极开发链式金融服务模式。一方面,有效梳理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提供金融服务的关键环节,包括种养殖业中以地膜、苗种、化肥、饲料等为主的农资销售环节,以农户、基地为主的种植养殖环节,以合作社为主的农产品收购、粗加工环节,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主的深加工环节等。同时,针对不同环节的不同金融服务需求,采取“1+N”的信贷模式,灵活运用循环贷、贴息贷、订单贷、亲情信用贷等模式,支持农业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发展。另一方面,紧扣种植养殖及农产品加工、销售等环节,为新型经营主体提供融资、结算、理财服务,并对其上下游客户提供相应的货款收达、预付款代付、存货融资等金融服务,实现由支持单个农户向支持农业产业链条的转变。

(三)聚焦“农商银行+政府+新型主体”创新合作平台。充分将政府政策支持优势、农商银行金融服务优势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组织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合力破解融资难题。一是着力推广涉农微贷产品,对于符合条件的专业大户加大信贷支持,给予利率优惠。二是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合作,积极探索与涉农补贴、农业综合开发、优势产业发展、生态宜居建设等涉农政策之间的组合模式,采取“财政补贴+信贷”等协同支持模式,充分发挥财政扶持与金融支持的合力。三是推动各类型农村物权确权流通,完善农村产权评估机构和交易市场,使土地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林权“活”起来,将各类型农村物权不断纳入农商银行担保抵押品范畴,蹚出一条产权赋能产业发展新路子。

(四)聚焦“线上+线下”创新服务手段。一是借助农商银行服务网络,打造集农副产品购销和金融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线上平台,打通实体渠道与网络销售、订单采集与资金收付、生产经营与市场营销的便捷通道,实现农产品销售由过去的“扁担背篓”向“鼠标”转变。二是结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需求,当好金融“店小二”,实施资产、负债、中间业务一体化营销服务。三是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社员贷款联络员制度,实行“一站式”服务和跟踪上门服务,及时提供资金、技术支持,帮助其解决发展中的难题。

(五)聚焦“智本+人本”创新风险化解机制。不断优化信贷管理系统,加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现金流考核,与其签订资金归行协议,根据贷款资金用途和期限确定资金归行比例,确保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资金在农商银行体内循环。同时,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风险担保基金,并在农商银行专户存储,对经营亏损而无力偿还贷款的社员,扣除担保基金偿还贷款。农商银行还应在身份关系上变“债主”为顾问,在及时掌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产、供、销情况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金融机构信息来源多、联系面广的优势,及时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市场供求、财务管理等信息,提高其抗风险能力。

(作者为孝感农商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