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韦秋莹 通讯员 许宁
【农村金融时报】
日前,农发行广西贺州市分行传来“好声音”,该分行共向30个民生工程项目投放贷款24.03亿元,贷款余额连破140亿元和150亿元大关,达158.59亿元,单日贷款投放、贷款余额双双创下历史新高,首次实现贷款余额全市同业排名第一,信贷业务“开门红”首战告捷。
“我们扛起发展大旗,克服疫情影响向前冲,顺利打响了‘开门红’第一枪,要乘胜而上,火力全开,确保新年发展劲头不松懈、力度不减弱,用笃定实干践行使命担当。”农发行贺州市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吕文勇表示。
冲刺“开门红”要趁早
据悉,自去年第四季度以来,该分行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新思想引领新征程,坚决把总行、区分行2023年信贷业务“开门红”工作精神落实到行动上和决策部署上,充分发挥农业政策性银行逆周期、跨周期调节作用,持续为市场主体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金融服务,助力稳住经济大盘。
“去年国庆一过,我们就把冲刺‘开门红’行动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从‘早’‘绿’等方面着手早筹备早准备,准确把握好项目贷款投放时间节点,蓄势待发。”吕文勇介绍说。
该分行提出“每天多干一小时,开春破150亿”的奋斗目标,倡导“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工作精神,强化全员担当意识和攻坚意识,使全行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群策群力,共谋发展新篇。同时,细化工作清单,按照1月60%、2月至3月40%列出“开门红”贷款投放清单,实行一个贷款项目一张工作清单,明确责任领导、责任部门主管、责任客户经理和完成时限,层层传导压力,压紧压实各方责任。
项目贷款营销方面,该分行加大业务营销和项目储备力度,全面开展项目营销和调查评审攻坚战,坚持每天一通报、一会诊、一调度,问题不过夜,加速推动优质项目落实落地;项目贷款投放方面,紧盯行政许可、项目资本金、支付材料三个关键环节,做到“面对面、点对点”,强化政府、业主、施工企业三方对接协调,实时掌握项目建设进展、资金需求、其他资本金和配套融资到位情况,确保贷款要素齐全合规,准确把握发起作业流程时间节点,如期实现早投放早见效。截至2022年末,共储备项目41个,为贷款投放提供了充足的项目资源。
“绿色信贷品牌”建功
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该分行以创建“绿色信贷品牌”为导向,大力扩大绿色贷款覆盖面和比重,该分行“开门红”项目中绿色贷款占比达到100%。据了解,该分行积极对接贺州“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等项目中的重大生态环境保护项目,重点推进制造业中长期贷款项目、农发基础设施基金配套融资、国储林项目、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重大绿色项目,加快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升级发展。同时,深化政银企合作,扎实开展政银企融资对接活动,积极培育有效需求、增加金融供给,确保绿色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到项目、园区、企业和乡村。该分行还优化绿色贷款审批流程,开通绿色通道,加速“绿色贷”审批及投放效率,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切实增强客户融资体验。
“‘开门红’首批贷款资金,主要投向乡村基础设施、基础产业等绿色低碳领域,聚集生态乡村、生态林业、生态旅游、生态园区等重点绿色项目‘四力齐发’。”吕文勇表示。
聚焦绿色生态乡村发力,该分行共投放贷款5.24亿元,支持贺州三县两区土地整治、乡村风貌提升及耕地提质改造工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农村水利、农村公路及桥梁、农村学校等9个基础设施项目开工建设,为强农富民创造良好基础营商环境。
在绿色生态林业方面,该分行共投放贷款7.51亿元,支持广西国有大桂山林场国家储备林、生产基地续建项目2个;新建贺州市国家储备林项目1个,贺州八步区、平桂区、钟山县国家储备林项目3个,均为广西林业草原发展“十四五”规划中,实施国家储备林培育46.2万公顷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扩大国家森林覆盖率,推动林业振兴。
在绿色生态旅游方面,该分行共投放贷款2.26亿元,分别支持乡村旅游配套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等项目4个,进一步加大特色乡村生态旅游开发与保护力度,推动贺州全域绿色文旅产业化升级发展,带动消费转型升级,改善人民群众生活品质。
在绿色生态园区方面,该分行共投放贷款9.02亿元,支持贺州旺高工业区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设施提升项目、平桂区大数据产业中心项目、马江港基础设施项目等11个创业创新产业园区项目开工建设,主要涉及产业园区绿色升级、园区产业链接循环化改造、园区污染治理集中化改造等建设,推动打造绿色低碳产业园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站在新起点上,吕文勇表示,要以2023年信贷业务“开门红”为契机,聚焦乡村振兴主责主业,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全力以赴守住“三农”基本盘,服务稳住经济大盘,进一步加大绿色普惠金融的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让低碳发展、绿色发展进一步深入人心,推动生态文明和美丽贺州建设“一起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