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3年01月09日 > 总第567期 > B2 > 新闻内容
大同农信社 三级授信体系延伸金融服务半径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0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王磊 通讯员 徐碧卿

【农村金融时报】

近年来,山西大同农信社紧紧围绕改革化险提质增效目标,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统筹自身发展和社会金融稳定大局,积极落实金融支持稳经济工作措施,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各项经营管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撑。

大同农信社不断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基层组织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以高质量党建凝聚起改革化险提质增效新活力。以“发展永无止境、奋斗未有穷期”的奋进之心,紧抓营销,扩户提质,夯实基础,提升核心竞争力。在客户营销上持续发力,将“扩户提质”作为各项业务的发展引擎,健全重点客户、潜在客户、外出务工人员信息库,增加新开账户,同时,强化以金融服务综合达标客户为核心指标的考核引导,不断增加客户黏性;在量增质优上持续发力。充分发挥农信社“五种优势”,精准营销36种通用信贷产品、信用卡、理财、晋享e付等产品,以产品带动资金流量,以流量带动存款增量,持续加大活期存款、对公存款等低成本资金营销力度,大力提升存款市场份额和稳定性,持续做大总量,做优增量,做稳存量。

为了专注服务实体经济,着力推进信贷转型,该农信社理顺三级授信体系,搭建起“金融服务站+网点—区域办贷中心—授信审批中心”的三级授信体系,延伸了金融服务半径,打通了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争创乡村振兴主办银行。辖内八家行社将“输血式”金融支持转变为“造血式”金融服务,八家行社均被当地政府授予“乡村振兴主办银行”称号;深入推进信用工程建设,537名客户经理深入村庄、市场、商圈、街道、企事业单位,以“整村授信”“网格化营销”为抓手,积极开展信用户、信用村(市场)、信用乡镇创建活动;支持特色产业发展,截至目前,发放“八大特色产业”贷款达26.75亿元,支持“九大业态”贷款达8.96亿元,支持“三黄一红”产业贷款达5.95亿元,集中打造了一批农业品牌,发挥辐射效应,带动乡村致富;发放乡村振兴卡3.45万张,授信7.58亿元,为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大同贡献力量。

在优化服务方面,该农信社持续巩固“三强一转”、客户满意度评价试点成果,将“三个服务”融入经营管理全过程,擦亮“百姓银行”金字招牌。创优网点服务。持续推进网点资源优化布局,为社区居民、市场客户提供贴心服务;开展“微笑农信 服务大同”专项行动,组织岗位练兵108次,技能比武25次,将微笑服务融入日常工作,落实到每一个网点、每一位员工,引导全员持续改善服务,提升口碑,营业网点成为大同农信优质服务的“靓丽窗口”;延伸服务触角。按照服务标识、环境布置、宣传折页、机具配备、工作台账、服务流程“六统一”标准,规范911个农村综合金融服务站,加强服务站联络员业务培训,广大农村客户基本实现了日常金融不出户、基础金融不出村、综合金融不出乡;丰富产品供给。以信用卡、理财、保险、贵金属、晋享系列产品为依托,加强与网点周边社区、商圈、校园等合作,大力推动金融服务融入本地生活、政务、商务等生态,增强了客户黏性,提高了市场影响力;推行阳光办贷。深入开展“阳光办贷 清廉农信”专项行动,在全辖办贷网点设立办贷大厅、办贷专柜,公开贷款条件、操作流程、贷款利率、服务电话,首问负责,限时办结,实现贷款全流程公开化、透明化,6个小时即可完成小额贷款办理,信贷投放逐步由“线下跑腿”向“一次审核完成放贷”转变。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