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郝飞
【农村金融时报】
“吃进”黄浦江、苏州河的淤泥,“吐出”地砖、泥饼……行走在美丽申城街头的市民和游客可能不会想到,相当数量的城市公园、滨江岸线、河塘堤坝都使用了循环再生的原材料,原本避之不及的污水烂泥摇身一变成为优质建材,而这背后正是城市绿色“清道夫”——污水污泥综合处理行业的“点金术”。
作为国内污水污泥综合处理行业的领军企业,上海同臣环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臣环保”)深度参与上海“一江一河”治理、垃圾分类、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等重大项目,为上海市绿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环保带来价值,环保带来机遇,环保助推城市绿色转型。”同臣环保董事长、法人代表张文标深有感触地说。
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立足大上海,布局长三角,迈向全球市场。2021年5月份,同臣环保太仓研发生产基地项目奠基,开启了企业发展的新篇章。目前,太仓基地一期项目已建成投产,预计全部完工后可实现年产叠螺式污泥脱水机、超高压压榨机、污泥低温干化机等成套环保装备3000台(套)。
“2020年春节期间,上海农商银行雪中送炭,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为企业开通了贷款绿色通道。”张文标在谈及银企合作以来的感想时说:“一路走来,上海农商银行的审批效率越来越高,服务更到位,产品紧贴企业实际需求,设身处地站在客户角度思考问题。”
上海农商银行虹口支行客户经理张光耀是对接同臣环保的第三任客户经理,他表示,从最早在银行开立结算账户,到对公信贷、代发工资,再到绿色金融领域的深入合作,双方的合作持续升温,目前对企业的贷款余额达到1000万元,有力支持了企业多样化的融资需求和高投入的研发生产活动。
环保产业前期资金投入量较大、回报周期长,使得“融资难、融资贵”成为较为普遍现象。同臣环保副总裁、财务总监张继业回忆说,在多年合作过程中,上海农商银行针对企业缺乏重资产抵押物的现状,持续创新放贷模式,通过联动担保机构增信的方式,提供了科技型企业综合授信方案。
行业前景广阔再加上金融有力支撑,同臣环保近年来驶上了发展“快车道”,在污水污泥处理的基础上,将业务领域延伸至煤炭、矿产、化工、制药等工业领域。张文标表示,环保给用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如同臣环保为多个煤矿提供的煤泥资源化处置解决方案,处理后的煤饼可直接与中煤掺配进行销售,平均2年左右就能回本。
构建绿色金融服务体系
同臣环保的例子是上海农商银行以金融力量推动绿色发展,助力“美丽中国”国家战略的一个缩影。
该行积极打造涵盖绿色信贷、绿色投资、绿色租赁、绿色投行、绿色理财在内的绿色金融综合服务体系。
事实上,自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发布以来,上海农商银行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双碳”战略,践行ESG理念,大力推进绿色金融。制定了《2021-2025年绿色金融发展战略》,多措并举绘就绿色金融服务版图,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全行经营管理之中,推动绿色金融管理系统建设,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全产品服务”的“三全”绿色金融服务模式。
“我们已启动上市计划,希望通过登陆资本市场,为企业发展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张继业表示。
对此,上海农商银行将同臣环保纳入该行“鑫动能”科创服务品牌“金种子”企业库,与企业探讨包含投贷联动、银租联动在内的一揽子服务方案。相比单纯贷款,投贷联动以投资眼光评估项目,更看重企业的发展潜力、资本市场活跃度和上市进程,为企业提供更符合其资金使用要求的融资支持。
据悉,上海农商银行于2018年发布“鑫动能”科创服务品牌,2021年升级推出“鑫动能”2.0服务方案,为科创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全价值链的综合金融服务。截至2022年9月末,“鑫动能”库内企业达655家,授信规模近550亿元,其中上市企业64家、拟上市企业65家。
在金融活水的浇灌下,一大批类似同臣环保这样的科技型环保企业茁壮成长,实现了环保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多赢。上海农商银行将充分发挥本土银行优势,向着“长三角最具绿色发展底色的银行”目标大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