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3年01月02日 > 总第566期 > A8 > 新闻内容
“新市民”需要什么 我们就竭尽全力提供什么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0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曹沛原

【农村金融时报】

——访酒泉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田刚

春节将至,各地将有大批“新市民”返乡过年,各地金融机构,尤其是乡镇农村的中小金融机构也摩拳擦掌,提前做好预案,为返乡新市民提供更丰富更长远更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为此,《农村金融时报》记者对甘肃酒泉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田刚进行了访谈,了解该行针对新市民金融服务的现状与未来发展。

记者:甘肃是劳务输转大省,“新市民”分布广、金融需求差异大,面对这一群体,贵行如何抓住重点,推动辖内各行社做好精准服务?

田刚:作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要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我们首先要搞清楚我们有什么?“新市民”群体需要什么?我们能提供什么?

基于这一基本思考,酒泉农商银行倾力而为,紧盯“新市民”客群、锚定“新市民”偏好、聚焦“新市民”需求,提供便捷化、多元化、个性化、智能化、普惠化金融服务,切实增强了“新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面对“新市民”群体,酒泉农商银行深入分析研判,充分发挥点多面广地缘优势和人多点多的人缘优势,主动走访城市商圈、社区、园区等“新市民”相对集中区域,精准识别其“分散、小额、高频、普惠”等金融需求特点,且金融服务范围涵盖了创业、住房、装修、教育、生活、养老等诸多场景,对金融产品灵活性、场景覆盖面、服务便捷性以及风险成本控制等均提出较高要求。因此,酒泉农商银行进一步充实力量,组织专人认真研判并深度分析,适时推出覆盖面广、风险可控、简易便捷、优质高效的金融产品及服务,全方位满足“新市民”金融服务需求。

围绕“新市民”群体,聚焦金融服务需求,结合工作实际情况,我行创新推出了“兴陇烟商贷”“兴陇创业贷”“税易贷”“兴陇卡贷通”“住房按揭贷款”“兴陇e贷”“创业担保贷款”等多种线上金融产品,助力“新市民”实现安居乐业,切实加大对吸纳“新市民”就业的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的支持力度。2022年累计为“新市民”投放各类贷款4.98亿元。

酒泉农商银行还立足区域实际,积极为“新市民”提供各类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面对疫情冲击,创新推出“线上申贷APP”,进一步放宽个贷审批条件、缩短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成立流动信贷服务组,积极采取上门服务、线上办贷的方式,节约客户时间成本,先后组织22个支行深入村组社区、大型商圈,积极为“新市民”激活社保卡、办理手机银行、信用卡等,让广大“新市民”足不出户即可享受便捷优质的金融服务。通过线上“兴陇e贷”信贷平台,全力为“新市民”提供信贷支持和服务,解决“新市民”的资金难题。

记者:作为地方金融主力军,贵行如何看待“新市民”金融服务市场?如何找准自身定位,与大行错位竞争?

田刚: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也在加快,越来越多百姓从农村聚集到城市。“新市民”进城后,同样在就业、生活、教育、住房、养老、医疗等方面存在资金服务和金融服务需求。而这部分“新市民”,原本就是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固有的客户,只是服务阵地发生了变化,他们更加认同农信品牌,感受农信文化。因此,我们对服务“新市民”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基于这一判断,我们认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理所应当,也应当仁不让地成为“新市民”金融服务的主力军,酒泉农商银行也不例外,尤其是面对金融产品供给同质化和大行重心下沉“抢滩”“拔尖”农村市场的现状,农商银行想要脱颖而出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就要立足实际,扬长避短,有针对性开展金融产品创新,做别人不想做的产品、干别人不愿干的业务,以此稳住固有客户,吸引新客户,以差异化服务拓展市场、赢得客户。

2022年以来,我行顺势而为,积极响应“新市民”客户在消费、经营信贷资金方面的诉求,积极进市场、进厂房、进商圈,以贷款金额50万元以下的小额信贷业务作为个人金融业务发展重点,充分落实普惠金融政策要求,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精准评估“新市民”信用状况,优化“新市民”创业信贷产品。

在传统个人生产、个人经营地贷款的基础上,陆续推出了兴陇e贷、兴陇信用创业贷款、兴陇卡贷通、融易贷、二手房按揭贷款等信贷产品,通过线上线下贷款产品相结合,提供灵活多样的信贷产品,充分解决“新市民”贷款难的问题。

同时,在传统电话申贷的基础上,借助微信平台,创新推出了线上申贷平台,不断优化“新市民”客户申贷方式,改变了客户因为“不是熟地,没有熟人”产生的“申贷无门”的心理,想客户所想,急客户所急。

2022年,我行累计向“新市民”投放各类贷款3519户9561笔,累计金额49760万元,其中:投放线上贷款1636户,金额5087万元,有效发挥了当地银行的作用。

记者:2023年春节可能有大批“新市民”回家过年,贵行是否提前采取了针对性金融服务举措?请您简要介绍一下。

田刚:岁末年初,尤其是春节期间,是“新市民”群体返乡过年,金融需求相对较大的关键时期。为做好春节期间“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我们也有针对性地做出了安排部署。

持续优化政策举措。为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和疫情带来的不利因素,我行印发了《酒泉农商银行贯彻落实稳经济增长政策实施细则》,制定了26条实施细则,着重对“新市民”减费让利、创业贷款需求、购房贷款需求、个人消费、生产经营贷款、金融服务需求进行了详细安排。

我行先后多次针对异地来肃经营、来肃务工人员因支付结算所需的个人账户、对公账户开立业务,个人经营贷款、个人消费贷款业务等,不断调整业务受理方式,在充分落实监管政策的前提下对“新市民”客户群体金融需求尽量予以满足。

开辟线上信贷产品。为满足各类人群尤其是“新市民”资金需求,酒泉农商银行推出了线上“兴陇e贷”产品,利用“线上审批,纯信用无担保,随借随还”的优势为“新市民”在家庭购房、装修、购车、子女教育等方面提供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

截至目前,“兴陇e贷”累计授信13.46亿元,累计发放2.71亿元,极大地解决了部分“新市民”的生产经营及消费需求。

提供优质金融服务。为节约“新市民”办贷时间成本,酒泉农商银行在22个支行的41个网点设立绿色服务通道,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办贷效率;全面推进“陇明公”业务推广,开立农民工工资专户,积极为务工人员代发工资,提供资金结算服务。

优化住房信贷支持。随着房地产市场政策松绑,为满足“新市民”安居需求方面,我行紧紧围绕“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合理确定符合购房条件“新市民”首套住房按揭贷款的标准,提升借款和还款便利度。

借助大量、详实的贷款客户审查和贷前调查,对符合购房政策要求且具备购房能力、收入相对稳定的“新市民”,合理满足其购房信贷需求。

截至目前,累计投放“新市民”个人商住房按揭贷款130户141笔,合计4424.6万元,有效解决了“新市民”在肃州区“安家”的问题。

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在做好“新市民”个体服务的基础上,我行大力支持承接“新市民”就业的存量对公客户,将吸纳就业情况作为信贷支持的一项重要调查内容,引导企业积极吸纳就业。对受疫情影响暂时经营困难的企业办理延期续贷、转本挂息手续。按照甘肃省委省政府关于“继续推动实际贷款利率稳中有降”的总体要求,制定印发了《酒泉农商银行关于调整公司类贷款利率的实施方案》,重新修订了《酒泉农商银行公司类贷款利率定价管理办法》,不同程度下浮公司类贷款利率并主动让利于客户,帮助小微企业渡过难关,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新市民”就业难题。

落实创业担保政策。将创业担保贷款作为支持“新市民”就业创业的重要抓手。酒泉农商银行主动对接社区、乡(镇)党委、政府开展创业担保贷款政策解读,通过社区、乡镇精准对接贷款对象,让就业创业者第一时间精准掌握了创业担保贷款政策。进一步创新服务方式,由坐等进门受理变主动上门服务,主动受理商城、园区创业实体等贷款需求,将创业者认为难办、不可能的事情变为简单易行的现实。对确实不符合创业担保贷款的客户,积极推介其他线上线下优质信贷产品,尽可能、全方位满足客户融资需求。目前累计发放创业贷款6016万元(含个人创业担保贷款及小微企业创业贷款),申请创业财政贴息127万元,有力地解决了个人或小微企业融资需求。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