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爱静 通讯员 杨晨 项海慧
【农村金融时报】
云和县崇头镇——浙江省唯一一个没有工业的镇。崇头镇坑根村,是一方精致古朴的美丽乡村,叶氏老宅、环村游步道、休憩公园……青山如玉,云雾缭绕,风云变幻,祖祖辈辈靠山吃山,面朝黄土背朝天,坑根古村游客络绎不绝,比肩继踵,这是老一辈坑根人没有想到过的情景。
云和县是全国首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县,崇头镇作为试点乡镇,在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途径和方式上,走在了全市前列。
云和联合村镇银行解放思想,破解生态产品金融困局,创新金融服务,开创了全国首个“生态信用农户培育池”模式,实现了金融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途径。
2020年8月,该行在崇头镇坑根村建立全国首个“生态信用农户培育池”,并设立丽水市首家标准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站,旨在促进“两山转化”和金融惠民。无需任何实物抵押、优惠利率与个人生态信用挂钩的“两山·信农贷”在坑根村试点,不仅让当地农户生态信用变现,实现了农户的经营和日常周转,更是推动金融助农与生态保护有序衔接。截至2021年11月末,共授信“两山·信农贷”2591万元,169户;累计发放3709.53万元,共计765笔。
据介绍,该行为坑根村“生态信用农户培育池”注入5000万元的授信资金,联合当地发展改革部门、乡镇(街道)研究制定生态信用农户培育指标,涵盖金融信用及生态信用信息,主要包括:丽水市农户金融信用分值+丽水绿谷分值+农户生态GEP价值分值+农户生态行为分值。以此为基础构建百分制评分模型,科学计算农户可得到的生态分值。通过逐一走访,采集该村622名农户涉农收入情况、非农收入情况、种养殖情况、主要设备情况等信用信息,并及时更新。
同时, 建立31项农户生态信用正负面清单,将“主动参与植树造林”“使用清洁能源”“积极保护坑根村古迹、古建筑、文化遗址及古树名木”等16项内容纳入正面清单,将“破坏森林生态保护”“非法买卖、捕猎野生动物”等15项内容纳入负面清单,促使群众不断提升个人生态信用,实现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依托主发起行的科技力量,构建数字生态金融,打造数字金融信息库,在人行和政府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创新数字生态金融,把目前的“两山信农贷”和“生态公益林未来收益质押贷”进行整合,建立农户白名单数据库,生成预授信,农户只要通过手机刷脸即可实现放款,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即是金山银山,把农民拥有的GEP变成农户的“公积金闪贷”。
该套生态信用农户培育模式,为乡村居民提供了与城市居民相似的金融服务,有效提升了乡村地区融资便利化水平,实现了城乡金融服务“同城、同权、同待遇”。
云和联合村镇银行作为普惠金融的新生力量,自开业以来充分发挥自身体制机制优势,按照“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坚持做小、做散、做深,努力实现质量、效益、规模的协同发展。面对“十四五”新征程,该行强化主发起行杭州联合银行企业文化的共识共鸣共振,让“讲能力、讲奋斗、讲贡献”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全力提升“做云和百姓信任的银行”品牌形象,向着“成为区域内支农支小的新兴力量”的目标砥砺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