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韦秋莹 通讯员 蒋珠丽
【农村金融时报】
荔浦市是广西民营经济最为活跃的县域之一,民营企业近5000家,特别是自撤县改市以来,越来越多的新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农民工返城、农民进城务工等成为新市民,如何满足新市民多样化的金融需求成了一个新课题。荔浦农商银行聚焦新市民创业就业、安居养老、基础服务保障等综合需求,将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务作为重要抓手,加速推进新市民金融服务。截至10月末,荔浦农商银行累计信贷支持新市民455户,金额达15529.86万元。
助企业发展带动新市民就业
小微企业作为吸纳新市民创业、就业主力军,是帮助新市民在城市“站稳脚跟”的关键市场主体。今年以来,荔浦农商银行紧紧围绕“保市场主体、稳就业大局”,坚决贯彻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指示精神。
一方面,紧密结合荔浦市党、政、局、站、所等单位部门,该行通过联合开展座谈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党建共建等方式,积极对接荔浦市工业振兴“园区三个百亿工程”,有针对性地满足新市民创办的小微企业和吸纳新市民就业较多的小微企业多样化需求。该行今年累计投放17.46亿元支持制造业、批发零售业等新市民就业聚集的行业发展。
另一方面,该行积极落实“桂惠贷”“无还本续贷”“支小再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等政策,强化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以企业发展带动新市民就业需求。截至10月末,荔浦农商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9.32亿元,比年初增加1.22亿元,今年1月份至10月份,投放桂惠贷8.14亿元,笔数222笔,直接降低融资成本1798万元。
优化新市民金融服务
为切实增强新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荔浦农商银行通过金融专员入户、大堂经理厅堂以及新市民金融需求调查问卷相结合的方式调研,精准定位新市民金融需求,针对性地下发《广西荔浦农村商业银行“新市民贷”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并建立了“专职团队、专门岗位、专列信贷规模、专属信贷产品”的新市民信贷业务“四专”机制。
据介绍,该行下发专属新市民的“新市民贷”,重点围绕新市民创业就业、住房安居、技能培训、子女教育等方面强化金融服务;设立营业部为对接新市民的特色支行,为新市民信贷服务建立绿色通道,优化业务流程,精简贷款申请材料,提升新市民融资的可得性与便利度;将下辖22个营业网点设立成新市民群体业务办理窗口,专属负责对接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
同时,该行及时优化新市民账户开户材料和流程,提供便捷的开户服务;依托财政惠农惠民一卡通业务平台,有效支撑财政补贴资金及时汇入受益新市民银行账户,保障其合法权益。
支持新市民创业就业
就业创业是新市民在城市扎根的主旋律,为了让新市民群体真正“进得来”“留得住”,荔浦农商银行针对新市民客户群体,结合业务发展实际,因地制宜、摸底需求,打造推出新市民专属信贷产品——“新市民贷”,并组织开展“新市民贷”的产品宣传,梳理存量个人客户,向符合新市民群体的个人客户推介“新市民”贷款产品。
2018年从恭城县来的张光瑞夫妇,在荔浦经营餐饮业,因经营需要扩增店面,由于前期装修投入资金大,如今面临资金周转困难。荔浦农商银行五里支行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开展贷前调查并上门收集贷款资料,为其发放30万元的“新市民贷”,帮助其平稳渡过难关。
目前,张光瑞夫妇已在平乐县、恭城县分别开设了两家分店,并开设自创品牌“瑶妹子”餐饮店,带动其他30余名新市民就业。
近期,该行还成功对接3名新市民,并为其发放新市民专属信贷产品“新市民贷”90万元,11月份计划发放“新市民贷”300万元,实实在在解决新市民融资难题,助力新市民实现创业就业梦想。
荔浦农商银行以22个网点为宣传阵地,在厅堂设立金融消费服务区,并借助新媒体平台,通过微信公众号、LED显示屏等线上方式,不断扩大宣传效应。截至10月末,共推出金融知识普及文章100余篇,开展各类金融知识宣传70余次,发放宣传折页、宣传手册约12000册,受众人数达1350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