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肖瑛 通讯员 谭明
【农村金融时报】
近年来,湖南慈利农商银行积极创新探索“党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模式,建立完善“党建引领、党委推动、党群联动、党员先动”的工作机制,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
今年7月,该行与慈利县人民政府联合举办“迎旅发·助小微·促发展”签约仪式,与县农业农村局签订《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政银双方全面推动形成利益共享、责任共担、互惠共赢的发展机制。
该行党委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通过成立工作专班,建立科技研发团队,培养科技创新人才;自主研发“福祥到家”系统,打通线上信息采集、授信渠道;协同县委政法委共同打造“智慧乡村数字化平台”,打通集政务便民服务渠道、普惠金融服务通道于一体的线上服务渠道。
据悉,为满足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应用急需,助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湖南省农信联社研发上线“三资”监管平台,附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配置村账乡管平台、农商银行代理记账中心、第三方代理记账模式。依托平台,村里就能进行现金结算,实现了从管理到交易的全覆盖。
慈利县是湖南省“村社分账”管理改革28个试点县之一,对此,慈利农商银行制定“村社分账”专项工作方案,参与研发财务会计核算系统,并组织系统培训和会计核算系统硬件配置等,做实平台推广运用准备工作。
该行对接县农业农村局,获取合作社资产资源、成员信息及股权、财务报表等基础数据;对接县经管站,启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的研发建设;对接各乡镇政府,明确合作社报账审批流程、审批人员及记账方式;以支部为单位,切实发挥农村党员桥梁纽带和示范引领作用,党员干部率先垂范,上门对接全县417个村集体经济组织,派驻金融村官宣讲惠农政策、金融知识,提供财会技术指导,收集服务需求。
结合政府支持、企业特点,该行参照扶贫小额贴息贷款的模式,创新推出“合作社+农户”模式,研发村集体经济组织专属信贷产品“产业振兴贷”,在贷款额度、期限、利率、担保方式、贴息、补偿机制上均配套了相关优惠政策。
此外,该行实行信贷审批差异化授权,推动贷款决策时间短、贷款调查及时、处置方式灵活,更好地解决村集体经济组织各类融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