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衍水 通讯员 罗溦 林锋华
【农村金融时报】
——连城农信加强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力度
近年来,福建连城农信持续加强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力度,提升金融服务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破解融资难题,引导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提升生产经营水平,融入现代农业发展大格局。
“新”系统 需求对接更高效
“前几年受水灾影响,我的农场经营遇到困难,多亏你们信用社上门帮助,为我介绍利率低、手续快的纾困贷款,这30万元填补了我的资金缺口。”福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连城县晟源家庭农场相关负责人说,该农场主要从事黄兔养殖和销售,现有存量黄兔约3000只,今年急需投入资金扩大兔舍和引进新兔种。连城农信金融助理通过多次上门调研采集信息,根据情况建档评级并推荐纾困贷款优惠政策,通过金服云平台短时间内为该农场主申请到纾困贷款30万元,帮助其恢复经营。
连城农信坚持整村授信模式,加大精准建档力度,发挥“老乡亲”普惠金融服务队优势,上门对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需求,采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并录入福农综合服务平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管理系统,对有金融需求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档评级,梳理分析并制定金融服务方案,实现建档、评级、授信三同步,提升金融服务工作质效。截至9月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档803户,贷款户数658户。
“新”融合 政策倾向更惠农
近年来,为增加农民收入,连城县引进多种经济作物,农户吴彩华在双泉村种植非洲菊、玫瑰花等花卉约20余亩。随着销售渠道扩大,花卉种植周期性与土壤休养期导致销售存在一定局限性,农户吴彩华急需资金扩大种植面积,便向上门对接的金融助理申请办理“供销社+信用社”贷款20万元。
“信用社推荐的这款贷款产品利率低,手续快,还款压力小,特别适合我这样的小农户。”获得20万元贷款后,吴彩华立即将种植面积翻了一番,产量因此获得较大增长。
连城农信围绕农村所缺、农民所盼和农信所能,不断加强与党政部门和各类具有涉农基因主体合作,探索实施“信用社+供销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信用社+农业龙头企业+农户”“信用社+农业农村局+农户”等8种服务模式,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种养殖户发展,同时深入推广“福农平台”,连城农信与农业农村局签订《福农综合服务平台合作协议》,已合作启动流转管理系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管理及信用分级评价系统、“福股贷”管理系统等3个系统,完成全县3253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据收集,创新获客模式精准对接客户需求。
“新”产品 量身定做更精准
“信用社扶持资金真是雪中送炭,在你们帮助下,葡萄园来年一定会取得好收成。”
塘前村葡萄园农场主张祖寿外地务工多年,近年回到家乡发展,经过朋友介绍和前期考察,在塘前村骑马塅流转土地30余亩,投入近80余万元从事大棚葡萄种植。连城农信金融助理在信用建档“整村推进”工作走访中,了解到该农场经营规模大,流动资金逐渐紧张,为其宣传乡村振兴贷利好政策,达成一致后便为该农场办理乡村振兴贷50万元,破解资金难题。
连城农信在推广原有金融产品和服务基础上,紧跟惠农政策拓展新产品、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实现客户需求和金融供给精准匹配和高效转化。
截至目前,连城联社发放“乡村振兴贷”635万元,烤烟种植专项贷款产品“金叶贷”2859.14万元,农用机械专项贷款产品“农机贷”10万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2.15亿元。
同时,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多处于创业或成长期,针对其资本积累不足、可用来抵押资产较少等问题,连城农信采取灵活多样的担保方式,关注客户贸易背景真实性和过往合作情况,破解融资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