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郑长灵 通讯员 吴娴祯
【农村金融时报】
——龙海农商银行支持地方发展纪实
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东园镇位于九龙江南岸,农田多,农业产业化水平较高,已经形成粮食、蔬菜、优质水果和花卉等生产基地,其中东园现代农业示范区被福建省定为十三个现代农业试点之一。
东园镇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仅市级的文物保护单位就有8处,辖内更分布多处富有地方特色的宗祠、庙宇等建筑,埭美水上古民居群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这些历史文化资源促进了东园镇乡村旅游快速发展。
近年来,龙海农商银行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各项部署,将资源合理配置到东园镇,从人才、生态、产业价值入手,大力支持东园镇经济发展。
助力“乡创客”圆梦
让农民生活“富”起来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对此,龙海农商银行携手龙海区委组织部、龙海区农业农村局探索实施“双向挂职”机制,通过选派业务骨干到东园镇各村(居)担任乡村振兴金融指导员,让乡村振兴金融指导员下到基层中,在支持农业强、农民富中谋实策、出实招。
陈老板大学毕业后就回到家乡,是一位返乡创业的新农人,在东园镇凤山村经营粮油贸易。近期,因受疫情及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陈老板资金周转困难。
龙海农商银行乡村振兴金融指导员了解这一情况后,第一时间联系陈老板,为其出谋划策,结合他的实际情况,运用人民银行再贷款低息资金政策为其办理20万元信用贷款,高效快捷地帮助他解决资金需求问题,渡过经营难关。
龙海农商银行还联合漳州市农业农村局、人民银行漳州市中心支行、漳州市妇联、龙海区农业农村局等共同举办新农人“双百双万”素质培训提升培训班。该行通过送金融服务下乡,了解各村(居)经济特点和多元化、多层次金融需求,并为其提供一揽子、个性化、精细化服务,当好农民致富增收的金融后盾。
整治“裸房”展新颜
让美丽乡村“靓”起来
东园镇“古厝居群”特色鲜明,龙海农商银行乡村振兴金融指导员走村入户时发现,埭美古村落经过修缮,“红砖错瓦”别有闽南风味,但村居内还有不少“裸房”亟待整治。
在得知“裸房”因缺乏资金无法修缮后,龙海农商银行主动对接区委、区政府及农业农村局、住建局等相关部门,全面开展裸房户走访,及时掌握农户需求,适时推出“家装分期”业务,助力村民解决裸房整治过程中的资金短缺难题。截至8月末,该行累计为东园镇村民办理“家装分期”贷款149户、授信金额685万元。
东园镇埭美村农户曾先生的房子坐落在埭美古村,因旅游发展,周边的建筑陆陆续续都开始装修,曾先生也想借此机会把房子装修成民宿,但因裸房装修采购原材料需要大量资金,加上孩子生病花了一笔钱,使得装修资金一下吃紧。龙海农商银行乡村振兴金融指导员在驻村过程中了解到他家的情况后,立即主动与曾先生对接,为其开辟贷款审批绿色通道,当天便为他发放“裸房贷”10万元,及时解决了曾先生资金不足的难题。
纾解融资“老大难”
让特色品牌“旺”起来
东园镇是龙海区重点发展食品产业的乡镇之一,凭借悠久的传统产业基础、农业优势和资源优势,加大新产品开发和新技术应用,使得食品产业得到蓬勃发展。东园工业园区内共有食品企业95家,其中规模企业34家,2021年食品产业总产值超百亿元,税收上亿元。
龙海农商银行立足东园镇的产业发展特点,突出需求导向,因地制宜打造金融服务方案,开展常态化服务对接,将金融服务的理念贯穿于支持特色食品产业发展全过程,促进特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位于东园镇工业园区的某些食品企业因扩大生产规模急需流动资金,但由于缺乏有效抵押物无法获得银行增信。为解决这一难题,龙海农商银行创新多元化信贷产品,探索风险分担机制,与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联合推出银担“总对总”批量担保业务,并将央行普惠小微支持工具巧妙运用到银担“总对总”的主力产品“福工·信易贷”当中,因企施策、精准滴灌,破除了传统信贷产品“需抵押、高门槛”的限制,为中小微企业免除了后顾之忧,有效扩大普惠金融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截至目前,该行累计发放信贷资金3287万元支持东园镇食品行业发展。
同时,龙海农商银行充分发挥自身服务优势,将东园镇工业园区生产的食品“链”入该行福农e购销售平台,实现了对当地产业发展“扶上马,送一程”。
金融活水润泽乡村沃土,贴心服务助力乡村振兴。未来,龙海农商银行将始终坚守服务“三农”初心,做实金融助推乡村振兴的龙海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