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2年09月19日 > 总第552期 > A4 > 新闻内容
多方合力 守好百姓“钱袋子”
发布时间:2022年09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黄力辉

【农村金融时报】

在筑牢反诈“防火墙”、维护和谐稳定金融环境、推动金融业健康发展的过程中,亟需各方协同努力,共同推进,方可守护好百姓“钱袋子”。

首先,提升公众金融素养。金融机构要广泛宣传“一看二问三查四不要”等“防诈小贴士”,针对金融纠纷多发、消费者易发生误解的业务和产品开展风险提示,通过真实案例,解答业务疑点、提升消费者主动维权意识。推动金融知识普及活动有效覆盖到各类金融消费者,强化公众金融风险提示,帮助公众擦亮双眼,识别并远离非法金融活动。贴近公众需求,开展投资者教育,引领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科学理财、合理借贷。

其次,聚焦重点人群、薄弱领域和热点问题,重点关注“一老一小”、新市民、农民、农村偏远地区群体等。如推进银行APP适老化、无障碍化改造,加强与社区、老年大学等部门合作,提醒公众通过正规渠道合法投资理财。

第三,要充分运用各类平台和渠道资源,畅通“线上+线下”金融保险产品查询渠道,跨越数字鸿沟,注重发挥好智能、数字化金融服务优势。要运用主流媒体、互联网、微信公众号、金融教育基地等宣传阵地和渠道开展正面宣传引导。比如,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宣传,通过通俗易懂、生动有力的语言,将专业金融知识转化为易于理解、简单实用的道理,让消费者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广泛采用案例讲解、情景在线、典型宣传等方式,推出图解、短视频、H5动画等融媒体产品,让百姓在寓教于乐中掌握金融知识,带动公众学金融、懂金融,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防护技能。

最后,还要强化司法护航,相关部门要加大力度打击养老领域金融诈骗、电信诈骗等侵害消费者权益和危害金融稳定安全的行为。同时,应畅通消费者投诉维权渠道,及时发现社会关注度高、人民群众反映集中的银行保险领域消费问题。此外,还应提示受害者留存凭证,及时报案并向金融机构寻求冻结账户等帮助,依法维权。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