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2年08月15日 > 总第547期 > A1 > 新闻内容
绿色金融政策体系日趋完善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杨怡明

【农村金融时报】

“中国是宣传倡导绿色金融理念的国际先行者。截至目前,绿色金融三大功能正在显现,五大支柱也初步形成,在支持中国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5月12日,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在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说。

绿色金融对于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十年间,随着我国绿色金融政策体系不断完善,绿色金融业务增长迅速、环境信息披露取得实质性进展、金融机构绿色产品日益丰富,我国绿色金融实现快速发展。

顶层设计先行

为发展绿色金融“护航”

我国是全球绿色金融政策体系较为完备的国家之一。

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明确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四梁八柱”,首次提出“建立绿色金融体系”,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加大绿色信贷发放力度,研究设立绿色股票指数和发展相关投资产品,支持设立各类绿色发展基金,在环境高风险领域建立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等。

同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其中,再次强调发展绿色金融、设立绿色发展基金。

随后,针对“构建绿色金融体系”这一目标,监管部门给出具体指导意见。

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七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重点任务和具体措施,为绿色金融规范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自此,我国开始构建绿色金融体系。

当年有媒体报道中曾用了这样的表述:随着意见的出台,中国将成为全球首个建立比较完整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的经济体。

5年后,国泰君安证券研报显示,在多方共同推动下,我国已成为全球首个建立比较完善绿色金融体系的经济体。

2020年9月,当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目标被明确,我国绿色金融制度体系建设也迈入新的历史时期。

去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要求积极发展绿色金融,建立健全绿色金融标准体系,为做好金融支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提供基本遵循。随后,为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人民银行也确立“三大功能”“五大支柱”的绿色金融发展政策思路。

整体来看,随着近年来一系列金融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文件先后落地,我国已建立一套比较完备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但银行保险机构在重视程度和执行效果上还存在差异。

基于此,今年6月2日,银保监会印发《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以下简称《指引》),进一步引导银行业保险业发展绿色金融,积极服务兼具环境和社会效益的各类经济活动,更好助力污染防治攻坚,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建立健全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管理制度,有利于指导银行保险机构从战略高度推进绿色金融,加大对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支持力度;有利于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补齐制度短板,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加强绿色金融管理,推动保险业在绿色投融资和风险管理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有利于指导银行保险机构加强绿色金融组织管理、制度建设和流程管理,完善内控管理和监督机制,进一步推动各项绿色金融政策落地见效。

在业内人士看来,《指引》的内容十分丰富,涵盖了不同性质、类型和规模的银行保险机构,具有很强的引领性和指导性,有助于引导银行保险机构进一步加大对绿色发展的支持。

多层次绿色金融产品

和市场体系基本形成

如今,我国绿色金融产品日益丰富,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产品逐渐成熟。

绿色信贷方面,记者梳理发现,我国绿色信贷政策起步较早,从2007年原银监会发布《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开始,再到2012年发布《绿色信贷指引》,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绿色信贷提出明确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应至少每两年开展一次绿色信贷全面评估工作。

紧接着,《绿色信贷统计制度》《绿色信贷实施情况关键评价指标》等一系列涵盖监管要求、数据统计、考核评价、分类指导在内的政策体系持续完善,从定量和定性的维度细化绿色信贷相关要求。

与此同时,近年来,监管部门也积极运用内外部激励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参与绿色信贷。

例如,央行通过绿色专项再贷款等措施降低金融机构负债成本,引导其服务政策支持行业;2017年将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业绩纳入MPA考核;将绿色信贷纳入货币政策担保品的范围,提高绿色产品利用效率。

央行日前发布《2022年二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19.55万亿元,同比增长40.4%,比去年末高7.4个百分点,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9.6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3.53万亿元。

作为规模仅次于绿色信贷的绿色债券,近年来也取得长足发展。

记者梳理发现,2015年发布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首次提出研究银行和企业发行绿色债券,并鼓励对绿色信贷资产实行证券化。随后,各债券市场监管部门相继发布政策,支持绿色债券规范化发展。次年,境内首单绿色金融债券成功发行,标志着我国绿色债券市场正式启航。

2017年,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发布《非金融企业绿色债务融资工具业务指引》,对非金融企业发行绿色债务融资工具亦作出明确规定,完善绿色债券市场政策的覆盖面。政策的完善对绿色债券发行提供了有效支持,推动绿色产业发展。今年7月,绿色标准委员会发布《中国绿色债券原则》,标志着国内统一、国际接轨的中国绿色债券标准正式建立。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透露,截至今年3月,中国境内绿色债券余额约1.3万亿元,在全球位居前列。

从保险业来看,我国绿色保险产品种类不断增加,风险保障机制不断完善。

去年6月11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保险业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助推绿色发展蓝皮书》,其中提到,保险业在服务能源结构调整、护航绿色交通发展、赋能建筑行业绿色转型、支持绿色低碳技术推广、推动巨灾应对能力、提升助力生态碳汇能力提升、参与环境风险多元共治、助推绿色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保险业持续优化投资结构,从负债端到资产端全方位参与绿色金融体系建设,通过精细化管理,开展不同领域的污染防治和“双碳”绿色投资实践,推动绿色项目调结构、转方式、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多层次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已基本形成。”陈雨露在“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构建国内统一、国际接轨、清晰可执行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同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部分金融机构已试编制环境信息披露报告,并且试点开展了碳核算,为未来适时在全国推广积累了经验。

紧抓窗口期

绿色金融发展前景广阔

“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和窗口期,实现“双碳”目标,需要银行业保险业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全方位助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发展。

针对下一步发展绿色金融计划,日前,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强化监管引领,推动银行业保险业持续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质效。

具体来看,首先是完善绿色金融领域政策框架。银保监会健全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相关政策,指导银行保险机构完善绿色金融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加强内控管理与信息披露,完善绿色金融标准和绿色金融统计工作,协同推进气候投融资工作。

其次,提升绿色金融创新与服务能力。银保监会引导银行保险机构深入研究经济绿色低碳转型路径,积极稳妥开展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加大对碳减排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促进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应用;鼓励银行保险机构创新绿色金融体制机制,加强专业培训和人才储备,优化绩效考核,有效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能力。

再次,加强绿色低碳转型风险管理。银保监会指导银行保险机构积极探索环境和气候风险管理工具和方法;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对符合国家产业规划、有效益、有市场、有竞争力的优质企业和项目继续给予金融支持,保障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陈雨露也表示,下一步,人民银行会着力健全绿色金融体系顶层设计,推动中国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生产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进一步强化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开展碳核算,稳步推进气候风险压力测试。同时发展碳金融,以市场化方式实现控碳减排。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