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2年08月15日 > 总第547期 > A1 > 新闻内容
为破解小微融资难题释放“政策红利”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郑源源

【农村金融时报】

我国小微企业量大面广,在稳定增长、扩大就业、繁荣市场、改善民生和满足人民需求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把服务小微企业作为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小微企业发展解忧纾困。

优化顶层设计

增强小微企业金融供给力

2011年,工信部、发改委等四部门印发制定《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根据营业收入、从业人员、资产总额等指标将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和微型三种类型。自此,对小微企业有了较为清晰的认定,也使得各项政策能够更具针对性地落地实施。

相较于大中型企业来说,小微企业实力较弱、抗风险能力较差,特别是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渠道窄等问题长期制约其发展壮大。2012年4月,国务院针对小微企业出台《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

其中,特别提到“努力缓解小型微型企业融资困难”,从落实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各项金融政策、加快发展小金融机构、拓宽融资渠道等5方面提出了具体意见。

随后,2013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部署小微金融服务工作,并对人民银行、原银监会、原保监会、证监会、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等相关部门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帮助小微企业解决现实难题。为贯彻落实《实施意见》,各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一系列指导意见或具体措施,把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工作做深做细做实。

2017年,修订后的《中小企业促进法》出台。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修订新增“融资促进”一章,从宏观调控、金融监管、普惠金融、融资方式等层面多措并举,全方位优化中小企业融资环境。《中小企业促进法》的实施范围包括中型、小型、微型企业,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完善了中小企业政策扶持体系,强化了金融服务中小企业的顶层设计,对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起到更好的引导作用。

一系列举措使针对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的金融服务日益改进。2018年6月,央行、银保监会等五部门又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提出23条短期精准发力、长期标本兼治的具体举措,督促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随着顶层设计逐步推进,从国家层面到各地方政府,从监管部门再到金融机构,针对小微企业各个层面的支持政策也陆续出台,为小微企业生产经营提供更为具体且细化的制度保障。

精准发力

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长期以来,小微企业融资问题都是有关部门和金融机构关注的重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银行和其他金融管理部门一起,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始终把服务小微企业作为金融工作重中之重,认真谋划和设计金融支持措施,完善政策框架。”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在出席“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时说。

为支持金融机构扩大小微企业信贷投放,人民银行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有效发挥牵引带动作用。

2014年3月,人民银行下发《关于开办支小再贷款 支持扩大小微企业信贷投放的通知》,正式在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类别下创设支小再贷款,同时下达全国支小再贷款额度共500亿元。支小再贷款的发放对象为小型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和村镇银行等四类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

2020年以来,为应对疫情影响,人民银行先后多次增加支小再贷款额度,为企业有序复工复产提供低成本、普惠性资金支持。稳定、成本低、期限较长的支小再贷款极大程度提升了中小银行服务小微企业和地方经济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精准“滴灌”作用。

值得关注的是,针对疫情对小微企业的冲击,2020年6月,人民银行特别创设了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和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两项直达工具,支持金融机构对暂时遇到困难的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投放力度。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本着“应延尽延”的原则和助微扶困的态度,上述两项直达工具从去年6月延续至去年底。

今年,人民银行又对两项直达工具实施了接续转换。数据显示,两项直达工具累计支持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已达13.1万亿元,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10.3万亿元。

此外,人民银行还通过“出台1.8万亿元支农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政策”“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推出科技创新和普惠养老两项专项再贷款”等一系列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和实体经济发展。

解决融资难的同时,顶层设计也在致力于破解融资贵的瓶颈。

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多措并举着力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的指导意见》,明确解决好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成本高的问题,提出“缩短企业融资链条”“清理整顿不合理金融服务收费”“有序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等十条意见,并要求人民银行、原银监会、证监会、发改委等部门明确职责分工,采取综合措施,着力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

随即,为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解决小微企业倒贷问题,原银监会专门印发《关于完善和创新小微企业贷款服务 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水平的通知》,从合理确定小微企业流动资金贷款期限、丰富完善小微企业流动资金贷款产品等六方面制定具体可行的政策。

利率是影响小微企业贷款可获得性的关键因素之一。近年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人民银行先后放开贷款、存款利率管制,建立并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形成机制,推动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央行有关负责人曾表示,通过改革完善LPR形成机制,可以起到运用市场化改革办法推动降低贷款实际利率的效果。

数据显示,今年4月新发放的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为5.13%,近5年来下降近1个百分点。

多措并举

构建金融服务小微长效机制

一系列政策举措陆续落地实施,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然而,面对近年来疫情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双重冲击,还需要加快速度建立小微金融服务长效机制。

实际上,早在2015年国务院就印发了《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年)》,明确小微企业、农民等群体是我国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对象,并要求发挥各类银行机构的作用,为所有市场主体提供多层次全覆盖的金融服务,并鼓励大型银行加快建设小微企业专营机构。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鼓励大中型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实行差别化考核评价办法和支持政策,有效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为了增加有效金融供给,11部门联合印发《大中型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实施方案》。随后各大商业银行陆续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下沉金融重心,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和可得性。

与此同时,为完善商业银行小微企业授信业务管理机制,2017年,原银监会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小微企业授信尽职免责工作的通知》;3年后,银保监会又制定《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评价办法(试行)》,整合近年来银保监会关于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一系列监管政策要求,形成“一张清单、差别权重”的多维度综合化评价指标体系,激发商业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内生动力。

为加强中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人民银行先后出台《征信业务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推动地方征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推动广东、浙江、江西、广西、甘肃、青海、陕西、深圳等10多个省区市陆续建立省级企业征信平台。《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2022)》显示,全国各地方征信平台共采集8154万户企业的141亿条信息,全年帮助100.1万户企业获得信贷3.59万亿元。

2020年以来,本就面临融资困境的中小微企业受疫情影响,经营困难加剧。金融及相关部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拿出超强的应对能力和反应速度,针对重点领域和困难行业陆续出台多方政策措施,支持扩内需、助复产、保就业,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精准金融服务。

例如,2020年3月,银保监会等5部门出台通知,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实施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4月,银保监会与税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发挥“银税互动”作用助力小微企业复工复产的通知》;2017-2022年连续6年专门下发通知,部署当年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今年5月,人民银行制定《关于推动建立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的通知》,从制约金融机构放贷的因素入手,着力提升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的意愿、能力和可持续性。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陈雨露表示。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末,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8.8万亿元,是10年前的3.35倍。

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形势,更重要的是推动压实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责任,畅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让更多小微企业真正享受到“政策红利”。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