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2年07月04日 > 总第541期 > B2 > 新闻内容
赣州辖内农商银行 “农”墨重彩绘新景
发布时间:2022年07月0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郑长灵 通讯员 刘云

【农村金融时报】

盛夏时节,走进赣南大地,处处可见鳞次栉比的蔬菜棚,错落有致的新民居,平整洁净的乡间路……这一帧帧产业兴、群众富、乡村美的田园画卷离不开当地农商银行的支持。

赣南脐橙丰收。图片来源:中经视觉

截至6月末,赣州辖内农商银行累计发放乡村振兴贷款1420亿元,乡村振兴贷款余额达562亿元。

厚植振兴新“愿”景

为助力乡村振兴,江西省联社赣州辖区党组从顶层设计入手,引导全辖农商银行从管理机制和人员力量等方面“多管齐下”,在坚守为农服务初心中厚植乡村振兴的新“愿”景。

在确保资金流入乡村的同时,赣州辖内农商银行还引导优秀年轻员工投身乡村振兴。在实现乡镇网点全覆盖、客户经理村村有的同时,赣州辖内农商银行在3461个村设立5236家普惠金融服务站,并选出一批又一批乡村振兴工作队员,作对接联系村结对帮扶,共同推进乡村振兴。

5年来,赣州辖内农商银行先后与53个村结对帮扶,累计派出3批共计106名干部员工开展乡村振兴结对帮扶工作。

在此基础上,赣州辖内农商银行与当地组织部门和乡村两级以党建共联共建设的方式,向448个村派驻236名金融村官或金融辅导员,为驻村提供融资需求、金融知识宣讲和参与公益活动等服务。

截至目前,全辖农商银行农户贷款覆盖面达21%,较2017年底提高5.7个百分点;涉农贷款客户达46.9万户,涉农贷款余额达552亿元,分别比2017年底增长36.5%和55%。

“贷”来产业新“钱”景

早在2016年,为解决贫困户发展产业的资金难题,江西省联社赣州辖区党组积极争取地方党政支持,推出“产业扶贫”信贷通这一专门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量身定做的专属信贷产品,支持贫困农户发展产业。

赣州整体脱贫后,为了让原来农户的“脱贫致富产业”变成“乡村振兴产业”,2020年,他们又借鉴“产业扶贫”信贷通的经验模式,推出了“农业产业振兴”信贷通,作为支持乡村产业发展的专属信贷产品,并召开全辖农商银行“农业产业振兴”信贷通推广动员大会。

动员大会召开后,赣州辖内各县(市、区)的农商银行相继制定出台《工作推进方案》,并结合当地实际,积极创新其他支持产业发展的子信贷产品。信丰、安远、寻乌等农商银行的“果业贷”,赣县、宁都等农商银行的“蔬菜贷”、兴国、于都等农商银行的“油茶贷”、石城农商银行的“烟叶贷”……

目前,全瞎农商银行已形成以“农业产业振兴”信贷通为龙头,其他产品配套跟进的“1+N”共计30多个品种的乡村产业信贷产品序列,为满足乡村产业发展融资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一系列量身打造的信贷产品,犹如串线珍珠,有力地吸引了各类产业经营主体,激发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如今,检索南康的家具“智”造、于都的成衣加工、信丰的脐橙、定南的生猪、宁都的三黄鸡和蔬菜、兴国的灰鹅和油茶、石城的白莲和烟叶……这些主导产业在农商银行的倾力扶持下,已成为赣南乃至江西主导产业的扛鼎之作,为赣南广袤的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劲引擎。

5年来,全辖农商银行累计发放产业振兴贷款185亿元,其中“农业产业振兴信贷通”共计47.2亿元,惠及12万户农户、1300多家农业龙头企业、2100多家专业合作社,让广大农户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收获了广阔的新“钱”景。

描绘振兴新“画”景

“红古绿”是赣州鲜明的底色,也是赣南乡村丰富的资源。要将其转化为旅游产业,金融供给是保障。

2017年,江西省联社赣州辖区党组出台《支持乡村旅游发展意见》,开启了助力乡村旅游的快进键,让许多“藏在深闺无人识”的客家美景美食惊艳亮相。

行走赣南乡村,高入云霄、传统耕作的上堡梯田,崇文重教、古色古香的黄砂口美丽乡村,客家民居经典之作的关西围屋……处处有景致、景景皆不同的乡村旅游画卷,都有农商银行着墨添彩的画笔。截至5月末,赣州辖内农商银行旅游贷款余额达35亿元,较2017年初增加20.7亿元,增长1.45倍。

一个景区的核心竞争力,除了要有优美独特的人文自然风光,还要有良好的吃住环境。正是在这种理念的引领下,全辖农商银行在支持景点景区建设的同时,还大力支持民宿民居的发展,让游客既饱“眼福”又饱“口福”。

在上犹阳明湖、龙南小武当、会昌汉仙岩、石城通天寨等,借力农商银行资金,借助当地景区办民宿开餐饮的比比皆是,既唤醒了景区周边农房等沉睡资产,又让游人能够尽情尽兴观赏客家美景,品尝客家美食,感受客家风情。

真诚践行责任,服务兑现承诺。从打赢脱贫攻坚战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赣州辖内农商银行秉承支农初心,担当惠民使命,不断适应“三农”工作新需求、市场新变化,为新时代乡村振兴“贷”来了新希望。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