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2年06月20日 > 总第539期 > A3 > 新闻内容
农商银行应升级新市民金融服务 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发布时间:2022年06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赵爽

【农村金融时报】

当前,新市民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之一,他们的金融需求也愈发得到重视。今年3月,银保监会、人民银行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对满足新市民在创业、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重点领域的金融需求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

新市民金融服务尚存不足

新市民是农商银行天然的服务对象。他们因创业就业、子女上学、投靠亲属等原因来到城市之后,便开启了新的生活。由于部分新市民缺少固定资产、担保人、社保信息等,相较于城市原住居民及更早定居下来的人来讲,较难获得相匹配的金融服务,农商银行在解决新市民金融需求方面仍有诸多不足需要不断完善。

一是对接了解有待深入。新市民在进入城市后,多数就业岗位比较灵活,流动性较大,银行与这些人员对接不充分,对新市民实际需求了解不全面,造成对新市民金融服务统筹规划力度不足,业务流程较为繁琐,在一些服务细节上缺乏必要的人性化设计和灵活性安排。

二是金融产品有待完善。一般情况下,新市民房、车等本地资产较少,历史信贷记录较少,传统的抵押担保手段缺乏,一些机构认为他们并非优质客群,在授信研究和业务开拓等方面的服务针对性不强,缺乏符合新市民实际需求的金融产品。一些新市民的日常金融需求往往依靠平台贷款或民间借贷解决,存在较大的风险。

三是服务水平有待提升。部分新市民对现代支付工具较为陌生,线上渠道使用习惯有待进一步养成。加之新市民的金融意识和风险意识较为淡薄,一些机构对金融知识和风险防范的宣传又往往局限在网点,宣传内容手段单一,对新市民的实际帮助有限。一些新市民会遭遇诈骗、非法集资等不法侵害。

全面升级新市民金融服务

升级新市民金融服务,是普惠金融的应有之义。保障新市民安居乐业,既是银行的责任所在,也是新的业务增长点。工作中,农商银行应积极做好与现有支持政策的衔接,结合地方实际,高质量扩大金融供给,全方位满足各类需求,多维度提升服务水平,为城市建设贡献更多金融力量。

一要精准对接,高质量扩大金融供给,充分发挥网点遍布城乡及人缘地缘的优势,积极开展新市民客户的对接工作,全面了解金融需求。首先,应抓好源头获取。坚守农村市场主阵地,落实客户经理驻村制度,依托行政村积极开展网格化对接服务,强化数据的获取和整合,建立当地外出创业、务工、求学、投亲等人员台账,全面了解金融需求。同时,扎实推广“整村授信”,在农民进城前畅通信贷服务和支付渠道,培育稳定的客户群体。其次,应抓好重点领域。坚持服务跟着农民走,积极对接重点行业,围绕制造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快递、市政等新市民创业就业集中领域,批量获取新市民相关信息,在此基础上,统筹推进精准营销,做好金融服务。此外,应抓好信息共享。积极与工商局、税务局等相关部门和各类行业协会、劳务企业等对接,建立信息共通、业务共推的联动服务机制,筛选建立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清单,实现对城乡居民在生产经营、消费升级和金融需求等方面的精准服务。

二要创新产品,全方位满足各类需求,聚焦新市民就业创业、住房安居、医疗健康、养老需求、权益保障等5大领域,创新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模式,提高新市民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便利性。首先,应着力满足理财需求。针对新市民金融意识薄弱、风险承受能力偏低等特征,推出专属整存整取、大额存单等存款产品,积极开发相对稳健的理财产品,提升新市民的自我保障能力。对于一些在土地流转改革或者区域拆迁改造中获得一定收入的人群,要当好其金融管家,帮助他们设计综合金融理财规划方案,实现财产的保值增值。其次,应助力破解融资瓶颈。简化传统资信证明方式,综合运用各类技术手段,研判客户微信、支付宝等常用账户流水,分析家庭收入及还款能力,实现对新市民信用状况的精准画像,解决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融资瓶颈。在实践中,要积极对标先进银行,有针对性地开展经营性物业贷款、小企业主贷款以及其他小额贷款、信用卡等业务,并适时取消对贷款对象的户籍限制,扩大创业担保贷款的办理范围,有效满足新市民的创业融资需求。同时,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拓展消费金融,为新市民提供家装分期、车位分期和耐用消费品购买等一揽子金融服务。此外,应全力解决日常难题。在做好基础金融服务的基础上,提供居民社保卡等服务,针对新市民工商、医疗、征信、车辆、住房等服务需求,打造政银联通营业网点,提供政务帮办代办及便捷缴费等服务,为新市民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

三要升级举措,多维度提升服务水平,围绕新市民群体融入城市过程中的痛点和堵点,进一步加强统筹规划,升级服务举措,不断提升新市民群体服务的普惠性。首先,应强化渠道协同。坚持全渠道协同服务思维,在做实网点服务、外拓服务等工作的基础上,加大智能设备投入和科技手段运用,整合手机银行、网上银行以及自助终端等电子渠道,努力实现大额存单、理财销售、消费信贷、信用卡管理等业务向线上渠道迁移。同时,简化线上渠道操作流程,做好日常咨询服务,引导培养新市民使用习惯,减少后顾之忧。其次,应优化信贷服务。结合实际,为新市民客户制定专属特色产品和服务方案,提供小额贷款快速受理和审批通道,提升办贷效率。加大减费让利力度,积极引入政府担保基金担保或贴息机制,降低新市民创业融资成本。此外,应不断加强宣教力度。组建金融服务队,借助“流动银行车”等平台,深入新市民较为集中的创新创业基地、产业工业园区、就业企业等聚居地,上门宣讲金融知识。同时,推动线上覆盖,利用手机银行APP、微信视频号、抖音短视频等渠道,发布宣教视频或制作主题短片,切实增强新市民金融素养。

(作者单位:吉林九台农商银行)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