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松 通讯员 李书令 李瑞
【农村金融时报】
在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清源街道办事处张庄村,正阳县琪宝家庭农场负责人刘雨豪将蔬菜大棚做得风生水起,成为当地乡村振兴带头人。
5月4日下午,27岁的刘雨豪在大棚内忙碌着,翠绿的西葫芦藤蔓上,鹅黄色的花朵溢出淡淡花香。见到前来走访的正阳农商银行工作人员,刘雨豪高兴地说:“蔬菜大棚讲究科学管理,注意季节变化,适时通风换气,尽可能减少棚内有害气体、降低空气湿度。”聊起蔬菜大棚种植心得,打开话匣子的刘雨豪侃侃而谈。
图为刘雨豪(中)向该行工作人员介绍蔬菜管理。
总结完技术层面的要领,刘雨豪又说:“今年春天,家庭农场流动资金困难时,正阳农商银行给我授信20万元,让我感受到贷款与存款一样方便快捷。急需用钱时,登录手机银行,钱立即就贷出来了,手头有闲钱,通过手机银行立马就能还上。”他表示,是正阳农商银行的金融支持,让他对规模化种植、产业化发展大棚蔬菜充满信心。
说起创业之路,刘雨豪走得并不轻松。高中毕业后,他不顾父母反对,执意去广州务工。一个偶然机会,他了解到经过嫁接的黄瓜采收期达3个多月,可父母种植的黄瓜采收期只有1个多月。一样的投入,收益却相差2倍之多。
当他又了解到蔬菜大棚产业化、规模种植的前景后,决定回乡创业。然而回到家后,刘雨豪与传统种植理念的父亲,经常为“大棚蔬菜怎么种,面积如何扩张”等问题发生分歧。刘雨豪决定在蔬菜大棚实现种植规模、科学管理、对接超市。可建一个标准棚要5万多元,往各大超市送货资金结算周期又很长,这些问题让父亲打了退堂鼓。
刘雨豪在做父母思想工作的同时,一边到省内外先进蔬菜种植基地学习取经,一边向正阳农商银行求助,申请资金支持。看到儿子的执着和银行的及时支持,父母终于同意儿子搞规模化蔬菜大棚种植。
2019年,在农商银行支持下,刘雨豪将原来的3个小棚扩大到8个大棚,面积也由5亩扩大到12亩。随后,刘雨豪成立正阳县琪宝家庭农场,标准化生产经营,让他种植的蔬菜成为当地市场的抢手货。
乡邻们看到刘雨豪家庭农场越办越好,都很羡慕。刘雨豪就将自己的种植技术免费传授给乡邻,在他的带领下,许多村民跟着做起大棚蔬菜种植,走上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