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2年05月23日 > 总第535期 > A1 > 新闻内容
“数字金融”机遇与挑战并存
发布时间:2022年05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孙金霞 见习记者 李美丽

【农村金融时报】

——中小银行探路数字化转型

近年来,伴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在金融行业被广泛应用,我国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不断加快。尤其是疫情发生以来,线上金融服务迫切性需求增加,进一步推动金融数字化发展“提档加速”。

据人民银行公布的2021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去年,银行共处理电子支付业务2749.69亿笔,金额2976.2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90%和9.75%。其中,网上支付业务、移动支付业务、电话支付业务笔数同比都呈增长趋势。

此外,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2021年中国银行业服务报告》显示,去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离柜交易笔数达2219.12亿笔;离柜交易总额达2572.82万亿元,同比增长11.46%;行业平均电子渠道分流率为90.29%。

数字化转型已成金融行业发展的一大趋势。在这条“数字金融”的探索之路上,中小银行的作为与成效尤为重要,而现阶段正是这部分金融机构努力爬坡的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值得全行业高度关注。

中小银行的探索与挑战

近年来,在各类金融机构推进数字化转型浪潮下,中小银行也在积极探索与实践。

“小银行有小银行的优势,我们有‘扎根基层+贴近客户’的阵地优势,有‘小法人+大平台’的灵活优势。”河北晋州农商银行党委书记郝建明表示,中小银行需要根据自身需求从全局发展考量,并选择适合自己的模式发展数字化。

据郝建明介绍,晋州农商银行立足自身实际,在晋州市吕家庄村建设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综合体;针对吕家庄电商优势商品以及周边村农副产品等,布放助农终端设备,开设物流收发、带货直播等一系列便民惠民服务。

“我们还坚持构建场景化建设主思路,打造特色支付结算场景,努力建设本地生态圈,如对晋州市一中、二中和职教中心3个校园食堂场景进行优化,及时上线‘校园一卡通’手机银行转账渠道;围绕资源禀赋、专业市场、园区梳理服务产品,创新适合小微企业发展的新产品。”郝建明表示,为满足农村客户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个性化金融需求,晋州农商银行以实用为导向,走出适合自己的数字化转型道路。

“受自身经营规模不大、人才力量不强、资金实力不足等多重因素影响,农信机构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确面临一定困难,但转型是大势所趋。”对于赣州农商银行数字化转型,该行相关负责人说。

据该负责人介绍,赣州农商银行抓住数字化转型“窗口期”,围绕客户营销、贷款申请、产品创新、支付结算等方面进行探索。客户营销上,该行根据自身积累的数据,将客户基本信息和在该行业务信息集成输入,开发普惠金融大数据系统,使客户经理通过手机对客户精准营销;贷款申请上,在微信公众号建立金融服务需求“直通车”,并制定相应的服务管理办法,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对接职责和对接时限;在产品创新上,推出“百福快贷”“百福居民网贷”“百福惠农网贷”等系列线上产品;在支付结算上,推广“聚合支付”,推动校园通、银医通、社保通、社区通等线上支付结算,将金融服务嵌入百姓生产经营和日常生活。

中小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收获成绩的同时,也面临诸多问题及挑战,如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对数字化转型认知不足,缺乏数字化转型规划,专业人才短缺,数据质量、数据治理体系不完善,资金压力等。

对此,各家中小银行也在针对自身不断查找不足,寻找应对之策。

“数字化转型涉及数字架构建设,需要搭建庞大、周密、真实的数据库,我们在数字化转型方面起步晚,各条线数据分散不集中并且有缺失,因此,需要开展全方位数据综合治理,为搭建高标准数据平台打好基础。”郝建明说。

“我行的挑战与难点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数字化转型的顶层设计与规划;二是打造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双轮驱动的业务创新;三是处理好金融业务与金融科技的关系;四是构建线下线上融合的金融生态圈;五是数字化转型的人才培养。”浙江农商银行系统萧山农商银行个私业务部总经理倪杰表示。

长沙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胡善良分析:“大多数农商银行在数字化转型工作中存在一个无可回避的刚性约束,即缺乏对外提供‘存、贷、汇、支付、账户、理财’等基础金融服务的核心系统,难以对数据源头有效管控和治理,一定程度上掣肘产品、服务的创新或优化。”

当前,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农村金融机构的广泛共识,然而,在数字化转型初期阶段,农村金融机构面临的痛点同样不容忽视。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谢文辉在署名文章中指出,在转型初期,农商银行普遍存在缺乏数字化转型整体规划、数字化转型组织机制局限、金融科技基础设施自主能力较弱、端到端全流程再造业务流程困难等一系列共性痛点。

善于发挥自身优势

推进数字化转型

新希望金融科技公司执行总裁周旭强不久前曾指出,该公司联合国内200余家银行完成《中小银行数字化成熟度洞察报告》,在农村金融机构受访者中,超过82%的机构对数字化转型持积极态度,这些农金机构正通过单点建设或整体推动来实践。

近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党委书记邢炜在参加“行稳致远,金融助力高质量发展——2022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时表示,“银行业要积极推进自身数字化转型。夯实信息科技基础,提升数据治理水平,这其中,需要大型银行发挥‘头雁’作用,加快向中小银行及农金领域输出风控工具和技术,从而促进整个行业数字化转型。”

广西区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罗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则表示,虽然中小银行及农信机构在数字化转型上总体处于追赶者的角色,但也有着其他同业机构不可比拟的先天优势,关键是因势利导,扬长避短,打造自身独特竞争力。一方面要发挥客户基数大、数据积累多的优势,变数据资源为数据资产;另一方面由于农信机构与地方党政及各级部门联系较为紧密,在整合外部行政、行业数据方面有更多便利性,因此要发挥扎根县域和“三农”的地方金融优势。此外,农信机构网点覆盖城乡,品牌深入人心,客户信任度较高,对农信社数字金融服务易于接受,在市场竞争中具有比较明显的“护城河”效应,因此要发挥好点多面广、人缘地缘渠道优势。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建议:“中小银行应充分运用金融科技,构建战略、组织、业务、技术、人才、生态‘六位一体’实施体系,加快推进和深化数字化转型。目前,12家股份制银行凭借灵活的体制机制、较强的创新能力,发展金融科技、加快数字化转型,走在全国银行业前列,值得中小银行、农信机构乃至全行业借鉴。”

(本报记者 郑长灵 王爱静 肖瑛 对本文亦有贡献)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