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余连斌 通讯员 郑年孝 叶根辉 余佳俐
【农村金融时报】
近期,四川达州市渠江两岸百花盛开,进入渠县新市镇五通村,乡村道两旁的蜂蜜李基地里李花正成片绽放。“我们这群人成了达州市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村委办公室里,五通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理事长蒋於龙说。
在蒋於龙的带领下,2019年7月,五通村率先在达州市成立了“五通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这一模式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水果产业。成立之初,合作社将村民撂荒多年的土地流转过来,以股份的形式,集约化经营,种植蜂蜜李。
然而事情并没最初想象的那么简单,花了近3年时间,他们开荒、平整土地、修产业道路、建灌溉池、疏通水渠、育苗、移栽等一番“折腾”后,多渠道筹集起来的700万元资金,到2022年1月几乎告罄,缺口高达150万元。
此时,农业银行渠县支行的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工作队成员“空降”到了村里,这让蒋於龙喜出望外,但一想到合作社是一个村集体组织,没什么资产可作为抵质押物,又灰心了。
令他没想到的是,农业银行渠县支行乡村振兴服务队已经给他找好了办法,该支行采用农担公司担保的方式,做出了金融服务的配套方案,不仅用“强村贷”解决了资金缺口,而且还联动解决了合作社与股东、务工村民之间的资金结算服务问题。这个方案一经拿出来,便驱散了他和股东们脸上的愁云。
“今年1月16日,农行的150万元贷款就发放到账。在贷款的支持下,目前果园规模扩到了500亩,发展壮大产业更有信心和底气了。”蒋於龙说。
据了解,今年以来,农业银行达州分行及时推广了专门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的新型信贷产品“强村贷”。该产品通过政银担合作模式,解决了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融资难问题,为发展壮大乡村产业提供了新的金融支持。
数据显示,截至3月27日,该分行已经向2个村集体经济组织类型的市场主体合计发放了270万元的“强村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