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衍水 通讯员 游宗洪 陈晓英
【农村金融时报】
在“乡村振兴村示范村”福建云墩村,随处可见成片的食用菌种植大棚排列在田间地头,错落有致,大棚内“菌色”飘香。
“去年,要购买菌棒种植木耳,需要全额现金支付,但因家里盖了房子,手头没有那么多钱,正犯难时,农业银行客户经理上门给我15万元贷款授信,我一次就买了12万棒菌棒。今年木耳长势不错,你看这密密麻麻一大片,希望能卖个好价钱。”正在田间忙采摘的木耳种植户,也是云墩村党支部书记黄聚源对记者说,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近年来,福建漳平新桥镇按照“示范引领+全镇推进”“串点成线、连线扩面”思路,以云墩村为中心点,以产业升级优化为切入点,全力推进传统食用菌产业升级提质。种植木耳等食用菌也成为当地百姓致富奔小康的重要经济来源,食用菌种植成为新桥镇农业支柱产业。全镇目前共种植木耳约1亿棒,年产量20万吨,年产值约3亿元;年种植香菇约2000万棒,年产量1000吨,年产值8000万元。
“木耳种植大棚户有政府补贴,但还需要购买菌棒、租种农田,仅此项就要投入10多万元。冬天装袋发酵,入春开始出木耳,直到中秋节前后能收三、四茬。行情好时,一般第一、二茬资金才能陆续收回,三、四茬是利润。”黄聚贤介绍道。靠种植毛木耳先富起来,2012年当选云墩村党支部书记的黄聚贤,亦成为致富领头人。在他带领下,全村2000多人口有60%从事木耳种植,农民人均收入近2万元。
像黄聚贤一样种植木耳12万棒,年收入大约10多万元,扣除生活开销,第2年种植木耳,需要通过金融机构筹措生产资金的种植户还有很多。
“木耳种植、收购种植的季节性都比较强,农业银行‘快农贷’审批快、自助随贷随还,特别是农行近期开展减费让利,利率还很优惠,真是帮了我们大忙啊。”漳平珍太菌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曾佑太说。
曾佑太80年代开始从事木耳产业种植,现在是新桥镇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的会长,不仅管理40多名社员的培训,供应社员菌苗,还对社员生产的食用菌包收购和销售。这些社员大部分也都在农行办了贷款。
曾佑太所说的“快农贷”,是农业银行依靠大数据对农户信用状况精准“画像”,无需资产抵押,农户可以自助用信、随借随还的产品。
据了解,为加大当地木耳产业支持力度,自去年底,农业银行福建漳平支行下沉重心、深耕乡村。其所辖麦元支行组建“振兴乡村建设小分队”,不仅认领新桥镇10多个村的食用菌种植户,还辐射周边吾祠、灵地等乡镇,依托移动C3平台和农行掌上银行,开展“惠农e贷”线上信息采集,将符合条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居民纳入白名单,应授尽授,让农户直接在线上办理贷款申请、还款续贷、支付结算等业务。
今年以来,农业银行漳平支行累计深入乡村服务180多人次,全力推进“惠农e贷”综合服务。目前,该支行“惠农e贷”余额5.92亿元,其中,累计发放给木耳种植户933户,金额96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