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2年03月14日 > 总第527期 > B4 > 新闻内容
宜城农商银行 服务“早春行” 拓展“覆盖面”
发布时间:2022年03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彭丽莹

【农村金融时报】

今年以来,湖北宜城农商银行积极开展金融“早春行”活动,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模式,实现信贷投放“再增量”,有效提高了金融服务可得性和覆盖面。截至2月18日,该行净投放各类微贷2.6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发展。

田间地头助春耕

“多亏农商银行提供的周转资金,今年收入实现翻番,我非常有信心。”郑集镇收购户老覃在农商银行的信贷支持下自主创业,从事麦冬收购,贷款资金由最初的3万元增至现在的30万元,收入也提升了数倍。

“没有农商银行,就没有我现在的经营。”宜城市顺昌麦冬药材专业合作社李总感慨地说。合作社成立以来,他先后在农商银行申请贷款8次、累计金额达377万元。今年1月,正值麦冬产出及收购旺季,他又申请了50万元经营性贷款。有了资金支持,他还想继续扩大经营项目,申请注册现代农业公司。

围绕政府“延伸麦冬产业链,提升麦冬附加值”的发展战略,宜城农商银行瞄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种养收购大户,以“批量对接+预授信”“村银共建+金融村官”“集群客户+政银担合作”等模式,推出“亲情贷”“丰收贷”“扫码流量贷”“创业担保贷”等微贷产品,对麦冬交易市场、示范种植基地及上下游客户提供资金保障,积极助力麦冬产业化发展、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种植,累计支持辖内麦冬药材专业合作社87个、种植大户204户、收购大户192户、一般农户717户,投放信贷资金3.72亿元,余额2.33亿元。

走街串巷送贷款

宜城农商银行将商户作为定向支持对象,匹配经营性微贷产品,完善服务模式,支持一体化市场、街道、示范区做大做强。

中农联鄂西北华农城是宜城市重点招商引进的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内设商铺600余间,交易业态包括蔬菜水果、水产海鲜、粮油干调、副食土特产、日杂百货等。宜城农商银行抽调专人成立服务小分队进驻该市场,携带移动终端上门为客户开户,根据商户经营特点和业务需求,匹配码牌、播报器、手机银行、微银行、码商贷“大礼包”,累计办理二维码牌424户,沉淀存款资金4000余万元,发放经营性微贷220户、3600余万元。

“最近货物储备量大,我正愁资金没着落,感谢农商银行雪中送炭。”中农联经营水果批发零售的商户王师傅一直使用农商银行电银产品,转账掌上操作、收款等一码搞定,交易实时到账,省去不少麻烦。近期,宜城农商银行工作人员上门回访,得知王老板资金有缺口,主动为其发放利率优惠的扫码流量贷20万元,帮助王老板备足货,收获“开门红”。

该批发市场经理向总说:“商户的银行流水、纳税额也能转化成金融资源,让商户成为农商银行的铁杆客户。目前整个市场通过农商银行收款码,日均交易额达400余万元。”

进厂入企忙服务

近日,宜城市“企业首贷中心”揭牌。该行主动跟进对接,与板桥店镇政府成功签订政银战略合作协议10亿元,与现场23家首贷企业客户建立业务联系,为企业提供融资、结算、代收代付、电子银行等一揽子金融服务,提高小微企业满意度和获得感。

与此同时,该行加强与工商、产业聚集区、行业协会等部门的沟通协作,持续开展“进企业、进市场、进园区”的“三进”活动;全面摸排小微企业经营困难和生产需求,制定专项服务方案,积极落实财政贴息政策,清理不必要的“通道”和“过桥”环节。

截至目前,该行累计发放支农支小再贷款3083户、6.23亿元,为583户小微企业、26.11亿元贷款办理延期还本付息,让利实体经济4154万元。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