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2年03月14日 > 总第527期 > A1 > 新闻内容
中小银行如何构建特色化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发布时间:2022年03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田耿文

【农村金融时报】

——访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天府银行行长黄毅

面对国有大行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客户对象下沉的挑战,面对双碳目标对绿色发展的要求,中小银行应当如何应对,是行业关注的热点。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本报记者就中小银行如何构建特色化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与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天府银行行长黄毅进行访谈。

记者:探索中小银行特色化发展之路,天府银行做了怎样的尝试,取得何等成效?

黄毅:城商行具有植根地方的区位优势、信贷链条短等效率优势。但近两年,随着国有大行及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客户对象下沉,对传统区域性城商行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机遇。为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以及批量化服务地方中小企业集群,我行联合各方打造多个基于地方细分行业领域的产业平台。

基于“产业+金融+科技”的思路,我行将金融服务嵌入细分行业及其产业链各环节,规模化批量化为实体中小微企业提供精准高效的金融服务,联合多方搭建多个服务平台。

目前已搭建星汇小微、星汇流通、星汇健康等基于全产业链打造的批量化、规模化服务小微企业金融产品及整体解决方案集成平台,创新推出多款线上化、纯信用、可循环授信产品,初步实现规模化服务小微企业。

通过搭建产业平台,我行精准解决客户信息不对称与金融资金安全性问题,实现平台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三流合一”,账户、支付、融资等服务内嵌于产业和企业各个交易流通环节,资金在平台上运行,保障交易安全,同时在每个环节细化客户需求,提升服务效率,基本实现对客户交易环节秒级服务响应,大大提升小微企业服务质效。

截至去年末,我行搭建的特色产业平台新增客户14万户,平台交易金额超52亿元,新开立各类账户5.5万户,新增小微普惠信贷投放约2亿元。

记者:天府银行在践行和发力绿色金融方面有哪些举措?又是如何将其融入到支持中小微企业可持续发展中?

黄毅:我行积极推动绿色金融服务,去年2月,加入《负责任银行原则》(PRB)。1年来,围绕国家双碳目标推进绿色金融建设,逐步成为具有影响力的地方特色绿色金融机构。

一是践行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创造金融机构自身生态效益,重点支持商业伙伴的低碳绿色发展。

二是实行差异化激励,活用央行再贷款、再贴现货币政策工具。

在信贷资源上优先向绿色产业倾斜,在授信额度上满足绿色贴标客户需求,绿色贷款走审核放款绿色通道,在利率定价上考虑其环保成本和社会效益,结合支小支绿再贷款和再贴现货币政策工具使用,给予客户切实优惠政策。

截至去年底,我行绿色贷款余额达17亿元,比上年增幅超70%。

去年,我行主动申报3.7亿元碳减排票据贴现,主要用于包括吉利南充商用车公司、南充吉利商用车研究院有限公司等从事新能源、清洁能源核心企业上下游支付结算,帮助其完成向南充及县域公交公司新能源客车置换,还发行南充第一笔碳减排票据贴现1600万元,支持培育地方本土龙头生态养殖企业天兆猪业的发展。

三是发展普惠绿色,建立绿色特色支行。

按照数字普惠金融建设方向,我行打造集绿色品牌推广、绿色办公运用、绿色融资产品、绿色家庭服务包于一体具有综合金融服务功能的特色支行,丰富个人及对公小微产品体系,将节能、环保、低碳理念植入金融生活场景中,并结合普惠金融及各类场景,开放绿色咨询服务窗口,引导客户低碳、绿色、环保生活和消费理念。

四是结合大数据共享信息建设平台,计划今年实现为企业节能减排数据可视化及交易提供综合服务,为促进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记者:您认为中小银行应如何有效推动绿色金融发展?

黄毅:绿色金融发展是长期持续的过程,中小银行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推动:

一是中小银行在以“双碳”为目标愿景下发展绿色金融,一定要立足区位优势和自身实际,深耕本土地方产业,为地方绿色项目企业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

二是加强能力建设。从产品体系搭建、业务流程优化、平台合作方面探索提升,充分运用央行货币政策工具,为服务本土企业及中小企业提供可触达、便捷的绿色金融、碳金融产品和服务。

三是加大与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环境交易所、高校科研团队等合作对接,提升金融机构绿色项目认定水平和绿色融资效能。

四是加强对企业及银行自身ESG发展,加大对高碳资产管理和风控管理,搭建成熟完善的风控管理体系。

记者:作为中小银行,如何全面提升服务质效及自身竞争力?

黄毅:作为服务中小微企业,活跃地方经济、服务基层民生、稳定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中小银行必须也必然推动业务高质量发展。

数字化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条件,需要夯实,此外,还需要从以下三个环节着力,环环相扣,共同支撑中小银行高质量发展。

首先,要立足普惠金融建设,服务中小微企业。在地方区域经济中发挥“维稳定、促发展”的角色定位,做好普惠金融建设,提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金融服务产品包。

同时,加强自身内功,深入垂直领域,精耕细分行业,实现专业化、特色化发展。

其次,搭建专业化、特色化金融服务平台,提升中小微企业服务质效。

再次,要建立和完善风险控制体系,提升资产质量。业务发展、信贷投放要与自身风险管理能力相匹配。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