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2年01月03日 > 总第519期 > A4 > 新闻内容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快马加鞭
发布时间:2022年01月0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田耿文

【农村金融时报】

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信用”成为城镇乡村群众的年度热词之一。

2021年4月,银保监会印发《关于2021年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的通知》,强调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并完善域内涉农信用信息数据平台;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建档评级工作,力争在2023年底基本实现信用建档评级全覆盖;授信“能授尽授”,合理用信需求得到有效满足,优化农村信用生态环境。

在此背景下,各地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积极探索并加强引导,按照政府主导、金融助力、多方参与、稳步推进的工作思路,逐步完善信用评定机制,统筹推进信用村示范点建设,推动以行政村为单位的整村授信工作,以扩大农村信贷投入,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日益完善。

以国家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山东临沂市为例。邮储银行临沂市分行在农村数字化建设、信用产品创新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探索过程中,邮储银行临沂市分行结合自身实际,总结出“一筛二访三采集,四评五审六公示”的“123456”工作流程。

“一筛选”即筛选行政村,优先选择信用环境良好、产业优势突出、资金需求旺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活跃的行政村开展信用村建设。针对前期在建和已经建成的信用村,建立优质行政村白名单,进行再次开发,逐一对接走访。

“二走访”即走访村支两委、驻村干部。走访目标行政村,深入对接村支两委、驻村干部,广泛动员村民参与,宣传银行“三农”金融服务情况,介绍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及优惠政策。

“三采集”即批量采集农户信息。与村支两委、驻村干部和具有评定意愿的农户预约批量调查时间,信息采集人员上门到农户家庭住所或经营场所,经过被采集人员线上授权,运用移动端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功能采集农户信息。

“四评定”即评定信用户等级并额度试算。信息采集人员通过移动端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功能采集农户信息后,由系统自动根据采集的信息评分,并根据评分结果分级。

“五审核”即充分发挥评定小组作用,做好评定结果的审核。由评定小组中村支两委、驻村干部对拟评定信用户的道德品质进行无记名评价,填写信用户道德品质评价表,并采取一票否决制。同时,村支两委、驻村干部对信用户分级结果进行审核,并提出审核意见。邮储银行可根据村支两委、驻村干部的意见对评定结果进行调整。这个过程中,村民代表全程监督。

“六公示”即经评定小组审核后,公示信用户评定结果,接受群众监督。公示时间一般为一个星期。经公示后,根据评定结果发放信用户证书。

“农村金融服务不均衡不充分的矛盾仍然存在。” 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主任丁晓芳表示,当前的难点主要体现在信贷投放不均衡、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备、产品匹配度不足、风险缓释机制不健全等方面。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工作量大、涉及面广,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有效凝聚各方合力,注重工作的可持续性 ,不断探索相关工作模式,努力开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美好明天。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