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2年01月03日 > 总第519期 > A4 > 新闻内容
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小荷才露尖尖角
发布时间:2022年01月0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孙金霞

【农村金融时报】

2021年,数字化转型成为银行业重大课题之一。

这一年,金融机构在数字化转型的探索中,最大的特点是:不只是国有银行或者大型股份制银行重视数字化转型,一些规模相对较小的农商银行也在进行数字化创新实践。

多年前曾有某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数字化转型对于中小银行来说,就像《阿甘正传》里,阿甘说的那块不知何味的巧克力,看上去很美,却不敢轻易下嘴。

2021年,绝大多数农村中小银行都在为这块“巧克力”探寻属于自己的味道。

京东数科研究院副院长朱太辉和他的团队经过深入调研后发现,从实践来看,农村中小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探索形成“三大梯队”:头部省联社和农商银行数字化转型认识早、启动快,正在全方面探索推进,并开始取得成效;中部省联社和农商银行也开始制订数字化规划、明确了重点任务,正在从信息化向数字化迈进,处于“边修路、边跑车”状态;尾部省联社和农商银行尚处于信息化阶段,缺少自上而下的共识,尚未形成统一的数字化转型战略和规划。

中国银行业协会相关人员表示,我们需要关注到大多数中小银行在数字化转型中面临的困境。如何发挥中小银行的天然优势,运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优化数字化转型路径,通过投入有效性评价把握转型的时机和方向,加强经营管理团队的数字化决策能力,利用隐私计算强化数据治理,通过金融云降低成本提高算力,以及加快数字化人才培养和注意科技伦理道德问题等都是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

刚刚过去的一年,随着银行业数字化转型逐步深入,少数优秀的城(农)商行在数字化转型领域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与大型银行相比,农村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存在数字化人才积累少、技术基础弱、业务与技术融合慢、 组织不完善、资源投入难等方面的差距,并面临着体制机制“双层性”的组织挑战、技术供给能力弱的技术挑战、线上化和智能化转型的业务挑战以及治理能力弱的数据挑战。

中国社科院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何海峰曾表示,农村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主要的挑战和困难不是技术装备,主要是来自农村中小银行的人才储备和客户服务对象两个方面。其中,在客户服务对象方面,对于基于金融科技发展新推出的金融产品、金融服务、技术手段甚至一些线上业务,都需要有一个熟悉、了解和习惯的过程。

“农村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不能‘依葫芦画瓢’,而是要根据自身发展阶段、资源禀赋选择不同的实施路径。” 朱太辉说。

朱太辉建议,接下来,农村中小银行加快数字化转型需要遵循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的统一,同步推进 “功能型平台”“业务中台”“技术中台”“数据中台”“风控中台”建设,将“大平台 + 小法人”的组织机制打造为“技术供应商 + 业务实施方”的数字化协同机制,通过与互联网科技公司合作提升技术和业务能力,将多元、分散的线下银行网点打造为数字化生态入口,通过数据管理平台将“沉没信息”转化为“生产要素”。

业内专家认为,数字化转型已是监管部门和业界的共识,已有众多良好实践,农村中小银行应借助省联社大平台的技术和人才优势,系统性规划与协同推进其数字化进程。

放眼未来,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值得期待。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