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2年01月03日 > 总第519期 > A2 > 新闻内容
省联社改革进入“蓄势”阶段
发布时间:2022年01月0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郑源源

【农村金融时报】

改革步伐何时开启?改革试点花落何处?在过去的2021年,省联社作为新一轮农信改革的重点,受到各方关注。

在2月召开的工作会上,银保监会在部署全年重点工作任务时首次提到了“有序推进省联社改革试点”。随后,多省农信系统纷纷响应,表示要把握新一轮全国农信社改革发展机遇。

7月中旬,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负责人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大多数省区已经报送了深化改革的方案,各省区按照问题导向,把省联社、农信社小法人改革和风险处置三方面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10月下旬,同样是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绝大部分省份已经上报了深化农信改革的方案,并透露浙江省改革方案即将落地。不过,距离这次新闻发布会已经过去了两个月,浙江省的改革方案仍未见诸于公众。业内人士指出,这意味着有关改革方案仍在磋商和博弈之中。

虽然改革信号持续释放,但不可否认的是,到目前省联社改革还没有太多实质性的进展对外披露。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省联社的改革比较复杂,因为不同的地方差异很大,所以原则上是‘一省一策’,各自报方案,不同的地方选择的改革方式不同。”

目前,成立统一的省级法人、金融服务公司、金融控股公司或联合银行等是业界讨论较多的改革方向和路径。

记者了解到,近几年大部分省联社改革设计方案都围绕金融控股公司和联合银行两种模式展开。从实际情况来看,统一法人模式适用范围较窄,目前也仅有4个直辖市成立了统一法人的省级农商银行。金融控股公司模式方面,除宁夏黄河农商银行外,目前仅陕西秦农银行进行了借鉴。虽然此种模式改革最为彻底,但由于需要合格的发起股东及大量的资本金,实际操作难度很大。

另外两种模式也各有利弊。其中,金融服务公司弱化了省联社的行业管理职能,落地过程中有很大阻力。而将省联社改制成为省农商联合银行,尽管是改革成本较低、操作较为简单的一种模式,但制度设计上仍无法解决省联社与基层行社之间“权力倒置”“关系错位”的问题。

纠结的“模式之争”,反映出这场改革的艰巨性。各省经济发展水平和各地农信社发展程度都不尽相同,具体采取哪种模式就像一道没有标准答案的选择题,这也是顶层设计多次强调要坚持“一省一策”的原因所在。

不过,从各省近期陆续出台的“十四五”金融发展规划中我们或许可以找到方向。

例如,已完成农信社银行化改制的江西省和安徽省都提到,争取省联社改革进入全国试点。陕西省提出,支持秦农银行争取在全省布局,加快筹备上市;支持有条件、有意愿的市(区)通过城区农商行、农信社合并等方式组建市级农商行。广东省提出,建设国内领先的农商银行系统;推动省农信联社管理体制改革。浙江省提出,支持省农信系统走在全国同业前列,深化省农信联社改革,完善风险防范和处置机制,增强服务农信系统能力……

可以预见的是,这场酝酿了十余年的改革,在2021年进入“蓄势”状态,很快就会拉开序幕,让我们拭目以待。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