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曹沛原
【农村金融时报】
缺少有效抵押物、担保难一直是我国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难的重要原因之一。针对这一问题,2021年,更多的银行与担保机构开展了银担合作业务模式,充分发挥出融资担保的增信功能。
融资担保是由一个第三方机构为一笔债务融资增信,当被担保人不履行对债权人负有的债务责任时,由担保人依法承担合同约定的担保责任的行为。
作为连接银行和企业的纽带,融资担保一方面为小微企业提供增信服务,另一方面也为银行机构分担风险。
2020年8月11日,银保监会等七部门印发《关于做好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监管工作的通知》,从开展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坚守功能定位、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完善银担合作机制等六方面作出了明确要求,促进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发挥作用。
在完善银担合作机制方面,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在2021年的一次采访中表示,银行业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加大与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的合作力度。一是可探索开展与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的并行审批,建立全流程限时制度,压减贷款审批时间,提高贷款发放效率。二是对有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担保的贷款提高相关贷款的风险容忍度,建立更有针对性的尽职免责和绩效考核制度,提高员工开展银担合作业务的积极性。
在政策的推动下,银行纷纷与省级担保、再担保基金(机构)深化业务合作,以银担合作的模式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充分发挥出担保增信分险的作用,解决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难题。
2021年,银担合作支农再“加码”。5月15日,农业农村部启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直通车活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直通车通过机制创新、信息共享、数据增信、农担分险,探索形成了“经营主体直报需求、农担公司提供担保、银行信贷支持”的直通车模式,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更加便捷有效的信贷服务。
同月,国家农担公司开发设计了“新农直通贷”信贷担保产品,鼓励组织引导各省级农担公司结合自身实际与农业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农信社、农商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密切合作,针对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开发专项“新农直通贷”系列子担保产品和信贷产品。
自活动启动以来,各地积极行动,以湖北省为例,湖北省农业农村厅会同邮储银行湖北省分行、湖北省农业信贷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经过一段时间努力,信贷直通车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截至2021年11月底,通过“新农信贷直通车”系统提交融资需求4379笔、申报金额超34.55亿元,申报量持续居全国第一,业务受理响应率达到100%;实现放款932笔,放款金额5.6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