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编辑部
【农村金融时报】
近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深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推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做好“三农”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金融支持。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农业生产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业生态保护、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等方方面面,都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这也对农村金融服务提出更高要求。
2021年,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关于2021年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的通知》的出台,为新发展阶段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在政策指引下,金融机构不断优化服务平台、丰富金融产品、延伸服务渠道、提升服务质效,赋能乡村高质量发展。
农业政策性银行和开发银行长期坚守自身定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支持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加大对“三农”领域的中长期信贷支持;大中型商业银行发挥头雁作用,在服务对象、服务领域、网点布局、产品设计等方面不断提升差异化竞争能力;农村中小银行机构巩固支农支小主体地位,加速深化改革,发挥扎根基层优势,不断提高“三农”金融供给能力;扩大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和收入保险试点范围,健全农业再保险制度,因地制宜发展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农业保险“提标、扩面、增品”稳步推进……
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持续抓紧转好。在推动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等方面,金融同样大有可为。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要聚焦重点群体,不断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保险机构应发挥风险管理优势,积极协助地方政府建立防贫预警监测平台。聚焦重点工作,加大产业就业帮扶力度,商业银行应加大“三农”信贷、绿色信贷投放力度,创新信贷产品,拓宽贷款抵质押物范围,推动农村数字金融创新,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金融为“三农”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需要指出的是,夯实农村金融基础、持续释放金融红利、激活农村金融活力、优化农村金融环境仍有很大空间可以提升,各家金融机构要提前布局,把握好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机遇期。只有做好准备,金融才能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过程中发挥出更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