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磊 通讯员 梁晨霄 裴敏杰
【农村金融时报】
“牛司令”是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留誉镇高村村民给村里的养牛大户白三平封的称号。然而几年前,白三平还是个贫困户,经过几年的努力,养殖规模从最初7头牛到现在达到了100多头,同时还办起了柳林县欣农畜牧专业养殖合作社,成为全村“首富”。
“我们合作社规模小、利润低,社员都是普通农民,去银行贷款担保是最大的问题,现在有了乡村振兴贷,政府帮我们担保,解决了资金短缺的大问题。”白三平说。
此外,白三平还主动当起带动村民致富的“引路人”。他将农业银行为村集体提供的100万元乡村振兴贷款用于肉牛购买,将10余个曾经的贫困户吸收进养殖场,给他们每年3000元的入股分红。目前,合作社新建了肉牛屠宰、加工车间,逐步从单一养殖向深加工发展。
白三平口中的乡村振兴贷是什么?据农业银行吕梁分行的工作人员介绍,乡村振兴贷按照“党建引领、规划先行、政府增信、联盟保障、银行支持、保险托底、融合发展、乡村振兴”的思路,发挥政府在产业发展、项目选择、风险保障等方面的主导和引领作用,借鉴扶贫小额贷款政府増信做法,聚焦当地特色农业产业,由村、乡、县、市逐级筛选推荐项目库,政府出资设立风险补偿基金,农业银行按照补偿基金的5-8倍放大信贷投放,并与政府按照2:8的比例分担风险,提高乡村振兴贷款投放效率、风控能力和社会效果,提升了乡村振兴与地方产业融合发展的契合度,助推乡村振兴。
经过不到2年的实践探索,乡村振兴贷的服务面得到拓展,形成了既支持农业种植、养殖,也支持农产品收购、加工、仓储、冷链物流、销售、电商等,既面向龙头企业,也面向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能人大户等多元发展格局,先后打造了“村集体+致富带头人+农业龙头企业”“村集体+农业龙头企业”以及“村集体+农民合作社”三大产业发展模式。
成立于2014年的吕梁百家兴农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家兴”),是一家以湖羊养殖为主的市级龙头企业。通过“村集体+致富带头人+农业龙头企业”模式,2020年该公司共得到“湖羊贷”26笔、1650万元,其中直接支持龙头企业450万元,旗下养殖户1200万元,每年为村集体经济组织带来2.5万元的直接收益,间接带动村集体劳动收入达60万元。
百家兴的总经理宋联告诉记者:“以前我们找人托关系,银行跑遍了,资料准备一大堆,都不一定能拿到银行的贷款,自从有了乡村振兴贷,办事的流程简化了,贷款更容易拿到了,融资难的问题也解决了。”
据统计,截至目前,农业银行吕梁分行累计投放乡村振兴贷信贷资金8亿元,辐射肉牛、生猪、核桃、小杂粮、蘑菇、肉鸭、肉鸡等产业,覆盖全市13个县市区的10家农业龙头企业和3000余户家庭农场、养殖大户、致富能人及农民合作社等,惠及人口1.5万人。
“我们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下一步还要在资金投入、要素配置、公共服务、干部配备等方面,采取更有力举措,加快补齐现代农业发展短板,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具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吕梁市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武冬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