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1年12月20日 > 总第517期 > A7 > 新闻内容
中原农险有“I农险”庄稼投保理赔不再愁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田耿文

【农村金融时报】

“以前给小麦上保险,要到村委办公室排队交钱、填表,有了中原农业保险公司的‘I农险’,可以随时随地投保了。我最近在家里用手机就给48亩地投保了。”在河南开封市尉氏县南曹乡北曹村,村民任文学开心地说。

每年冬季是为下一季夏粮作物投保的时期。中原农业保险有限公司推出的 “I农险”3.0版,为广大农户投保庄稼带来了极大便利。

近日,由中国人民银行、农业农村部等7部委专家组评审,中原农险以“I农险”为特色的“基于3S地理信息技术的智慧农险综合服务平台”项目入选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这也是河南省唯一入选该示范工程的保险企业。

中原农险的“3S+移动终端”链接“三农”要素,在打造精准农险服务相关做法的同时,还被《河南省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工作方案》列为“促进线上线下渠道融合,助推农村居民金融服务普惠化”的重要内容。

据悉,中原农险“I农险”是基于“空天地”一体的3S系列技术推出的新一代数字作业工具,通过拟合农户、标的、风险三维信息,链接公司数字农险、惠农团队、创新产品、智慧风控等多维服务,为农户提供智能化承保理赔、“四体一网”、定制化保险产品、金融服务增信等综合服务。

“I农险”线上作业改变了以往户主不在家、投保不便、投保率低的现状,只要面积真实,无论天南地北,随时投保,网上确认,体验感和舒适度大大提升,成为农户钟爱的“网红”神器。

中原农险农险部总经理冯松告诉记者:“该项目已累计投入近千万元,先后在河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实施,河南省目前已累计有132个县区使用“I农险”,农户作业户次68万户,作业亩数800万亩,作业线上化率32%。其中,河南省2021年夏粮实现100%线上出单的达到13个县区。”

记者获悉,中原农险以“I农险”为特色“基于3S地理信息技术的智慧农险综合服务平台”,充分展示了精准承保、快速理赔、“四体一网”智慧风控模式、“363”综合金融服务,系列“保险+”等中原特色服务模式成果,以“I农险”3.0版为核心形成立体服务“三农”的技术方案。

据中原农险河南省分公司种植业保险部工作人员李海龙介绍,在今年夏天河南特大暴雨灾害中,针对受灾严重的新乡、鹤壁地区,中原农险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比对前期验标采集的经纬度坐标范围,再结合受灾前后的卫星影像综合分析,农户报案后一个小时就能结案,真正实现快速理赔,为支持灾后重建作出了努力。

近年来,中原农险以“I农险”为契机,通过不断优化、持续实施智慧农险项目,促进线上线下渠道融合,助推农村居民金融服务普惠化;加大供应链金融服务供给力度,持续赋能农业产业现代化;加快金融与民生系统互通,推进农村公共服务便利化;同时夯实金融科技基础支撑,切实助力新农村现代化建设,将“I农险”打造成为助力农村现代化的暖心工程。

在河南省新乡市获嘉县新村,村民李喜亮兴奋地说:“有了‘I农险’这个神器,手机在手,脚不挪窝,投保、报案,甚至贷款都搞定了。”

另据记者了解,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由中国人民银行、农业农村部等7部委联合组织,河南、江苏、安徽、福建、江西、山东、重庆等全国9省市承接建设,省级多厅局联合指导推动,旨在引导政府单位、金融机构、通讯企业、科技企业等单位链接资源,运用金融科技服务乡村振兴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全国性重大示范项目。

这项工程的主要任务是探索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安全合规的前提下,因地制宜、线上线下融合,推动农村金融机制和模式创新,优化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让前沿科技成果惠及广大农村居民,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与数字化治理能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此次入选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是国家部委、有关省厅局对公司服务乡村振兴、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模式的充分认可,是公司农业保险服务创新水平的综合展现。”中原农险副总经理雷廷军说,下一步,中原农险将加快科技进程,做最懂“三农”的保险公司。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