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郑源源
【农村金融时报】
近日,中国平安发布《中国平安2020气候风险管理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依据金融稳定理事会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以下简称“TCFD”)的框架建议,从治理、战略、风险管理、指标和目标四个方面入手,披露了平安绿色金融战略布局。报告中还首次披露了平安碳中和目标,宣布将于2030年之前实现运营碳中和。这是继2019年平安发布内地机构首份气候风险管理报告以来,发布的第二份气候风险管理报告。
CDP(全球环境信息研究中心)中国办公室指出,平安集团于2019年起向CDP披露气候变化信息,并在2020年获得了A-的成绩,领先于所有披露的中国金融机构。这份报告更进一步计算并披露了投资组合的碳排放总量及重点行业的排放情况,为企业后续设定更全面的碳中和目标奠定基础,也为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做出基于气候风险因素的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报告指出,中国平安创新和规范了气候风险的治理模式,将其融入集团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之中,建立起专业科学、可实践的ESG治理架构,充分发挥董事会和高层管理的监督管理作用,明确了目标制定、规划执行和考核等责任分工,并严格按照定期汇报、季度检视等工作机制推进执行。此外,平安集团还要求各专业公司每月在AI-ESG平台上传绿色金融数据,总结相关工作的阶段性情况,进一步强化内部的ESG能力建设。
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是多方面的,且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中国平安不断调整自身的发展战略和资源配置,制定了可持续的保险战略、责任投资战略、绿色金融发展战略和近零发展战略,以此来应对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各类风险。
在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中,核心环节是风险的识别和管理。平安基于自身业务运营的特点,从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两个维度出发,建立了平安风险识别矩阵,与企业原有的“251”风险管理体系进行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了平安的风险治理能力。
中国平安还在报告中公布了自身在运营和投资上制定的目标和指标——在2030年之前实现运营层面的“碳中和”,包含所有办公能耗、数据中心用电以及差旅的碳排放。投融资组合层面,中国平安也是全国第一家披露了总体资产的碳排放的金融机构,搭建了计算和预测模型,待市场相关因子更加完善时公布最终净零目标。
据悉,为实现碳排放相关指标和目标,今年中国平安制定并发布“绿色金融+”升级行动规划,全面深化绿色金融布局,充分发挥绿色投资、绿色信贷和绿色保险作用。截至9月末,平安集团绿色投资规模达2088.86亿元,绿色信贷规模达532.78亿元,前三季度绿色保险保费收入251.09亿元。
TCFD工作组成员、中国银行业支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专家组首席专家刘瑞霞表示,报告展示了中国平安作为综合金融集团发挥保险、投资、信贷综合优势,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上的举措和良好成效。特别是指标和目标方面,平安集团选择了自身运营碳排放、资产组合碳强度、气候投融资活动目标等内容进行了量化披露,有效落实了TCFD的指标和目标建议。
中国平安表示,将持续深化“金融+科技”“金融+生态”战略,推动各项业务高质量发展,以自身行动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