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磊 通讯员 李德品
【农村金融时报】
今年以来,山东省农信联社将发展绿色金融,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纳入“十四五”规划,加大产品创新及信贷投放力度,支持企业转型升级,全面服务乡村振兴,助力美丽山东、生态山东建设。截至今年11月末,山东全省农商银行各项贷款余额16372.7亿元,较年初增加1693.1亿元。
围绕绿色发展
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
围绕绿色发展,山东全省农商银行加大信贷产品创新步伐,针对碳排放领域推出“碳排放权质押贷”“排污权质押贷”等系列产品,针对固碳、吸碳领域推出“林业碳汇贷”“海洋碳汇贷”等系列产品,同时加强与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合作,争取绿色信贷担保政策。
山东全省农商银行还将客户通过电子银行渠道自助交易等“绿色”行为以及信贷支持客户的减碳、固碳情况纳入碳账户积分,并将其作为客户贷款增信、利率优惠的参考因素。
围绕绿色产业链和上下游客户,山东全省农商银行推广应收账款、票据、保理等预期收入类、权益类融资产品,用好人民银行再贴现政策,加大对绿色企业和项目票据融资支持力度。截至11月末,全省农商银行投放绿色贷款209亿元,较年初增加82亿元。为更好地支持企业绿色转型发展,山东全省农商银行加强与行业主管部门、产业园区等交流合作,全面对接产业龙头企业及上下游小微企业,加大“首贷通”“普惠小微信用贷”等的投放,助力产业结构优化转型。
与此同时,山东全省农商银行聚焦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污染治理集中化改造和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改造等项目,根据项目建设进展和企业发展阶段、技改转型需求等,大力推广“科技成果转化贷”“人才贷”等产品,助力园区绿色升级和企业降碳减排。
此外,山东全省农商银行持续完善“优先、鼓励、支持、维持、限制、退出”存量贷款管控机制,实施差别化信贷政策,对高耗能、高排放环节投资项目涉及的贷款行业,实行台账管理;对不在清单内的“两高”项目以及纳入关停退出名单和行业排名靠后的“两高”项目,严禁新增授信,使存量贷款有序退出。截至11月末,山东全省农商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7493.3亿元,较年初增加800.2亿元。因地制宜
助力美丽山东建设
在支持绿色农业发展方面,山东全省农商银行积极推广“粮食增产贷”“大棚贷”“农业机械贷”等产品,推动粮食增产增效和农业机械、畜牧设备等升级换代,持续加大对主粮生产和瓜果菜、肉蛋奶、畜禽及水产品等“菜篮子”工程的信贷支持,支持辖内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精深加工及仓储物流,加大“鲁担惠农贷”“家庭农场贷”“订单农业贷”等投放,推动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壮大。
同时,山东全省农商银行持续助力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发展,支持有机农业、节水技术应用、农地净化修复等生态农业项目,以及规模养殖场标准化改造和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等循环农业项目,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田园采摘、民俗民宿、农家美食、传统手工艺等项目,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增效。截至11月末,山东全省农商银行涉农贷款余额8654.4亿元,较年初增加632.3亿元。
为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山东全省农商银行支持沿黄河流域产业链发展,一户一策对接中小微企业,有针对性地满足其融资需求;加大对节水管理和节水灌溉等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助力企业和农田灌区加快节水改造;根据滩区居民生产经营特点,加强走访对接,深入做好对滩区特色农业和返乡创业居民的融资服务,支持其生产生活绿色转型。截至11月末,沿黄9市辖内农商银行各项贷款余额7725.6亿元,较年初增加695.3亿元。
为助力海洋资源合理开发与保护,山东全省农商银行运用“海洋牧场财补贷”“海域使用权抵押贷”等产品,支持海洋牧场和“海上粮仓”建设,助力深远海养殖、海洋水产品精深加工等绿色项目;围绕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新型功能材料研发等海洋产业,筛选优质客户,增加信贷投放,助力打造海洋经济新动能;对接港口物流园区、临港工业区、保税区等区域内小微企业,推广动产质押、仓单质押、贸易融资等业务,推动海洋港口绿色园区发展。截至11月末,山东全省农商银行共发放海洋类贷款231亿元。
此外,山东全省农商银行在山东省联社的指导下,充分用好再贷款再贴现政策、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等,持续释放政策红利,对符合条件的普惠型小微企业绿色贷款,全面落实“便捷获得信贷”。截至今年11月末,山东全省农商银行各类减息让利达4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