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郑长灵 见习记者 杨怡明
【农村金融时报】
近年来,江西省联社辖内农商银行坚持“立足本土,服务社区,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回归本源、专注主业,多措并举,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支持小微、民营企业等实体经济发展,助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数据显示,截至10月末,江西省联社辖内农商银行各项贷款余额7288.14亿元。其中,小微贷款余额3805.09亿元,较年初增长279.7亿元;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967.21亿元,较年初增加206.53亿元,增幅11.73%。
在强化支农支小管理机制方面,江西省联社指导成员行推行董事会下设小微金融服务委员会的工作制度,进一步强化董事会服务“小微”工作的主体责任,并将小微企业贷款投放要求纳入年度业务经营考评,专项制定了小微企业专项信贷计划,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引导信贷资源重点向小微企业倾斜。
为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江西省联社常态化开展“四扫”营销活动,做到农区网点整村推进、城区网点网格化覆盖,在充分调研基础上,精准对接和满足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需求。
江西省联社还注重降低小微企业融资门槛,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手段,注重审核第一还款来源,减少对抵押担保的依赖,支持小微企业获得纯信用贷款支持,提高信用贷款占比。
同时,江西省联社落实延期还本付息政策。自疫情发生以来,带领全省农商银行不折不扣落实延期还本付息有关政策,服务受疫情影响企业,按照市场化和法治化原则,对受疫情影响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应延尽延”。
凯联科技(泰和)有限公司主要经营电源线的生产及销售,拥有各类先进的生产设备及检测设备8000多台(套),员工160人左右,属劳动力生产型企业。近期受疫情影响,生产经营出现困难。
江西省联社辖内泰和农商银行客户经理在走访中得知这一情况后,考虑客户实际需求,经反复沟通,最终为客户办理贷款金额750万元的延期,并增加授信150万元,用于扩大企业产能和运营生产,解了企业燃眉之急。
为提升小微金融服务水平,江西省联社还搭建“互联网+银行+客户”三位一体“e百福”网上申贷平台,优化办贷流程,简化办贷手续,开通民营小微企业绿色通道,不断提升客户服务便捷度。
江西省联社信贷管理部总经理邹强表示,下一步,“精准滴灌”中小微企业仍是发展重点,他提出以下几个具体方面。
一是进一步下沉金融服务重心。江西省联社要按照做小基础扎实、做小风险可控、做小能力匹配的经营思路,要以民营和小微企业为主要客户群体,主攻单户10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经营性贷款;做好“江西省小微客户融资服务平台”“江西一站式金融服务平台”的推广和运用,继续落实好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付工具和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投放,不断提升信用贷款占比和首贷率。
二是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根据企业经营状况、信用等级、项目风险、综合效益、社会贡献度等因素,按照互利互惠、风险与收益对等的原则,给予贷款利率优惠,实行差异化利率政策;同时,还要求加强与相关部门互动,争取财政贴息政策,减轻客户负担。
三是进一步推动信贷产品创新。在产品政策、利率政策、期限政策及尽职免责政策上向小微客户倾斜,引导网点调整贷款营销方向和营销策略,实现从“要我做小”向“我要做小”的转变;打造“百福系列”纯线上信贷品牌,加强白名单客户的精准对接,推进数字化转型,以“个商e贷”“财园个商e贷”“诚商e贷”“惠农网贷”等数字风控技术产品,精准对接普惠客群。目前,“小微易贷”线上产品已开发完成,正在部分成员行试点,待试点成功后,将在全省推广使用。
四是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质效。要加快线下业务向线上迁徙,加大对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数据技术运用,深化构建广覆盖、多层次的便民金融服务网络,发展和推广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e百福”电子银行业务,加快推动百福产品、服务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加快移动支付工具在农村地区的推广运用,打造农村互联网金融生态圈,让广大市民体验便捷、高效的移动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