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翠平 石清
【农村金融时报】
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筑牢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安全底线。
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是多项改革内容交织、多个结构要素互联构成的复杂系统工程。农商银行扎根农村、服务地方,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以及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坚持合规稳健经营,对于农商银行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笔者认为,农商银行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应多措并举强化内部审计,提升风险防范和内部管理能力。
夯实审计工作基础
农商银行应从如下几方面夯实审计工作基础:
一是严格执行“三道防线”的要求,在内部建立风险监督体系,定期对行内的重点项目、重大决策、重要风控环节、监管整改等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对违规零容忍,通过持续的体检、整改和提升,守住发展底线。
二是加强对审计制度以及各项业务和制度的学习,确保审计部门能够正确使用制度进行审计,保证各项审计工作最终完成,确保银行内部管理的清正廉洁、公平正义等。
三是把握好内部审计的目标和定位,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挥审计的尖刀和利剑作用,确保行党委、董事会战略决策的贯彻落实,充分认识“审计人”所肩负的重担,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内部审计的工作当中。
提高审计工作质效
农商银行应从如下几方面提高审计工作质效:
一是突出审计的全面性。从审计范围看,农商银行不仅要审计法人贷款、个人贷款、农户贷款、财会等传统业务,还要关注新常态、后疫情时期的新兴业务、创新产品等线上业务。不仅要关注风险预警和处置情况,更要对经营管理情况进行分析,查找基层机构管理薄弱的问题,以此作为审计部门向全行业务发展管理的建议和对策。
二是抓住审计工作的重点,摒弃过去“全面”就是面面俱到的做法,杜绝胡子眉毛一把抓,集中有限的审计人力资源和精力放在重点区域、重要产品、关键岗位的审计,放在决策管理层面、内部控制建设、重大政策贯彻落实以及第一、二道防线履职的情况上来,确保重大问题查深查透查实,提高“全面审计”的实效。
三是采取差异化的审计策略。不同条线、不同业务、不同岗位、不同风险的审计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实际工作中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被审对象和经营管理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因地制宜,结合农商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和经营特点,补充调整审计样本,找准审计工作中的软肋,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审计的针对性。
加强审计理念创新
农商银行应从如下几方面加强审计理念创新:
一是坚持风险为导向的审计理念。审计工作中应强化风险意识,对被审计的业务和岗位情况进行全面风险评估,加大对高风险领域、高风险部位和高风险环节的审计力度,深入揭示可能形成实质性风险的问题、涉嫌违法违纪的案件以及损害农商银行利益的行为,防范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发生,要将风险导向理念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始终。
二是树立全面审计的理念。农商银行应加强对全局管理,满足当前审计改革发展的客观需要,以辅助行党委加强管理、完善内控、提高效益为目标,全面树立管理审计的理念,不仅深入揭示个案问题,也汇总总结全面情况,提炼部分领域的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
三是注重问题的源头治理。农商银行应不断提升自身的站位和全局观,善于查找问题,更揭示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提出有价值的审计建议,为行党委、董事会决策提供及时有用的信息,从源头上防范风险和案件的发生,在更高的层次上发挥审计监督和服务的作用。
作者单位:浙江浦江农商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