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韦秋莹 通讯员 许毅 杨胜永
【农村金融时报】
农业银行广西百色分行把促进共同富裕作为老区金融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探索实践“四个下沉”方式,走出独特的老区普惠金融服务之路。
机构下沉县域
对标点面结合
农业银行百色分行对百色市进行深入调研分析,制定普惠金融生态发展图谱,把县域和乡镇作为农行深耕“三农”的重点领域,在12个县(市、区)设立12家支行、41个营业网点;在原10个国家重点贫困县设立人工网点27家、自助网点48家,布放现金自助设备172台、超级柜台65台、自助服务终端37台。
同时,该分行构建一整套包括产品、服务、制度、流程体系与经营在内的“五专”机制,即专门的综合服务机制、专门的统计核算机制、专门的风险管理机制、专门的资源配置机制、专门的考核评价机制,将内部资源、政策向普惠金融服务领域倾斜,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实现普惠金融业务的可持续和稳健发展。
产品下沉村屯
长短兼顾发展
农业银行百色分行根据不同村屯的情况,以信用、产业为依托,推出不同特色金融产品,满足多样化需求。
同时,该分行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和产业特点,先后创新推出“农担小微贷”“林权收购贷款”“公益林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等,并在隆林县推出“烟农贷”和“烟商贷”;在田阳区推出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在田东县发放首笔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
截至9月末,该分行完成农户信息建档1.58万户,累计投放贷款11.51亿元;对139名农村党员投放“红创贷”贷款3129万元。
服务下沉到点
粗放转向精准
“农业银行不仅给我们贷款,还指导我们如何科学养蚕,太贴心了。”平怀村党支部书记郁再俭说道。
平怀村位于广西凌云县下甲镇大石山区,近年来,农业银行百色分行先后发放500多万元农户小额贷款支持其发展桑蚕产业。如今,全村桑园面积达4620亩,村民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关键在于人、服务路径及配套设施。
为此,该分行描绘蓝图“全”覆盖,一方面在分支行均设立了乡村振兴金融部。目前,纳入“三农”金融事业部范围的县域支行有12家、网点39个,并配置80多名干部;建立“三农”小分队90人、“党员营销攻坚团队”125人。
另一方面,该分行在农村地区加大科技投入,设立惠农通服务点778个;布放转账电话、POS等电子机具1303台;开通聚合码、“农银e管家”等线上服务渠道770个,覆盖1299个行政村,电子机具行政村覆盖率85%,形成了一张农村金融服务触点网络。
普惠下沉到民
提升服务质量
“桂惠贷”是广西政府推出的一项惠民贷款。
近年来,农业银行百色分行加大对“桂惠贷”推广力度,截至9月末,累计投放“桂惠贷”101笔、金额5.55亿元。
同时,该分行还创新推广“纳税e贷”“微捷贷”“抵押e贷”“首户e贷”“账户e贷”等线上产品,线上渠道投放小微信贷8400万元,惠及200家小微企业。
此外,该分行落实减费让利政策,新发放贷款的利率下降45个基点,累计让利近4000万元,降低企业、农村集体经济和农民融资成本,支持当地实体经济发展。
该分行还开展丰富的金融知识进乡村进万家宣传活动,年均组织120多场次,进行产品推介、金融培训、政策宣讲等综合服务,将金融知识送到企业、学校和乡村。
“下一步,农业银行百色分行将立足老区,继续加大普惠金融服务力度,促进农村增产、农民增收、共同富裕,探索搭建一个数字化、智能化、开放式的农业农村金融服务生态体系。”该分行行长卢齐耀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