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1年11月29日 > 总第514期 > A2 > 新闻内容
邮储银行 助力地方特色产业 奏响乡村振兴“致富曲”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见习记者 杨怡明

【农村金融时报】

作为拥有近4万个网点广泛覆盖城乡、网络深度下沉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把助力产业兴旺作为服务乡村振兴的“牛鼻子”,融入当地特色产业,引金融“活水”精准灌溉,在助力地方产业兴旺中,书写了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大文章”。

截至9月末,邮储银行涉农贷款余额1.58万亿元,本年新增超1661亿元,增量超过去年全年。

一碗粉的“致富故事”

在江西,11个设区市几乎无一不产粉、无一不特色。江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江西米粉背后的大产业,大力推广江西米粉品牌。

抚州市麻姑米粉是江西米粉的特色品牌之一,产品畅销国内外。

在江西麻姑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一袋袋沉甸甸的大米被运进生产车间,历经道道工序,被加工成韧滑香郁的麻姑米粉,走向千家万户的餐桌。1982年,企业负责人熊炳生退伍回乡,逐渐成长为优秀的农业经营管理人才,并依托“麻姑文化”成立公司,迅速打响了招牌。

由小米粉到大产业,麻姑米粉的背后不乏金融机构的助力。“这几年的发展离不开邮储银行江西省分行的资金支持。”熊炳生回忆,2010年以来,直条米粉产业开始转向自动化生产,一些厂家因缺乏机械化生产工艺纷纷破产。

为破解技术升级变革瓶颈,他组建了机械设备公司,于2015年成功投产首条米粉全自动化生产线。而生产线的巨大投入让企业资金链一度非常紧张,资金问题成了困扰企业发展的新关卡。

2016年初,邮储银行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支行工作人员上门走访,了解到企业的资金需求,向其推荐了政银合作的“财园信贷通”信贷产品,为企业发放了900万元的贷款。此后,邮储银行江西省分行持续跟踪该企业发展和需求,2016年初至今累计为企业提供了5900万元的资金支持。

目前,该公司拥有6条直条米粉全自动化生产线,提供了600多个就业岗位,种植基地惠及2万余农户,户均年增收2000余元。

小蒜头成就“大产业”

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大田集镇是全国重要的产蒜区。近年来,该镇大蒜产业迅猛发展,蒜头、蒜片等大蒜制品种类日益增多。邮储银行菏泽市分行针对该产业提供金融支持,倾力打造助力大蒜产业的菏泽路径。

走进大田集镇二泉庄村的成武县秦鲁冷藏有限公司,公司现有的9个冷库都已储存满大蒜,储藏量达8000多吨,主营范围包括鲜蒜、干蒜、蒜片等。

公司负责人李先生表示:“鲜蒜的行情每年都不一样,我们一般大批量收购之后不会直接出手,而是会选择合适的时机,这样一来,就需要资金用于周转。正在发愁的时候,邮储银行的‘流水贷’帮我们解了燃眉之急,减轻了很大的压力。”

据了解,邮储银行菏泽市分行在走访调研时了解到秦鲁冷藏有限公司急需资金购买鲜蒜,该分行向其发放99万元贷款,及时解决了公司的资金周转难题。解除资金的后顾之忧后,公司负责人李先生也开始了接下来的规划:“今年势头还算不错,过段时间准备扩大规模。”

长期以来,邮储银行菏泽市分行针对大田集镇大蒜行业进行实地走访,及时提供金融支持。针对大蒜收购旺季蒜商资金需求的流动性和时效性明显提高等特点,该分行创新推出多款信贷产品,解决了大蒜收购商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为大蒜收购送上金融“及时雨”,给当地小微企业、“三农”客户的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

画里乡村成为“信用村”

“一屋一宇皆诗意,一山一色有风韵。”风景美如画的爨底下村,游人如织。吉祥客栈的老板韩先生在自家的民宿小院里忙前忙后地张罗着客人的食宿,驿清晨客栈的老板李女士在自己的小店里帮着慕名而来的客人精心挑选民俗纪念品。

百年古村爨底下村是北京市门头沟区的“明星村落”“旅游名片”,全村57户人家,有52户从事民俗旅游行业。今年4月,当地民俗户急需补充流动资金,扩大经营规模,但是由于缺乏担保物和抵押物,农户的资金问题难以解决。

邮储银行北京分行门头沟支行了解到情况后,迎着“信用村”建设的东风,组织专班,在爨底下村开展“信用村”建设工作,纾解当地民俗户贷款难、银行难贷款问题。

“我是爨底下村本地人,在村里经营民俗客栈有十余年了。这些年,为了补充客栈的改造资金,主要靠着亲戚帮一点、朋友借一点。”回忆起这几年的经营,韩先生感叹道。

近两年,门头沟区的民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游客对餐饮住宿的要求越来越高,随之客栈经营的竞争也愈发激烈。看着周边的客栈一个个翻新,韩先生心里着急。

“不过,现在一切都好了,我们村被邮储银行评为‘信用村’,作为‘信用户’,我获得了30万元的信贷资金支持。我的客栈翻修了,扩大规模后,预订的客人也越来越多。预计今年收入能翻一番。”韩先生脸上掩不住笑意。

自爨底下“信用村”正式挂牌成立以来,邮储银行北京分行已在该村采集33名村民的信用信息,12户民俗户已获得资金支持。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邮储银行推进“三农”金融数字化转型、深入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农户被评定为“信用户”后,可获得贷款优惠,享受更高额度、更低利率。

为更好地开展“信用村”建设工作,邮储银行北京分行运用科技手段,借助移动展业、手机银行实现“信用村”“信用户”信息采集、主动评级授信和额度线上支用。

同时,该分行还针对辖内各区的地域特色,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以“极速贷”“E捷贷”等多种贷款产品进行精准对接,更好地服务“信用村”“信用户”。

下一步,邮储银行将不断健全专业化为农服务体系和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服务模式,打造服务乡村振兴的数字金融银行,为客户提供有温度、有速度、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服务,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贡献更大力量,助力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