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1年11月29日 > 总第514期 > A2 > 新闻内容
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农商银行应主动作为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编辑部

【农村金融时报】

近日,国务院先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纾困帮扶力度的通知》《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办实事清单》和《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若干措施》。其中,“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多次被提及,政策支持力度的持续加大再次引起了人们对这类中小企业的关注。

一直以来,中小企业都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石。“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众多中小企业中具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创新型特征的一类群体,同时也是我国制造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因其聚焦核心主业,创新能力、创新活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强,特别是在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外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由于大多集中在科创领域、研发投入大等原因,“专精特新”企业同样存在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经常遇到的资金需求问题,又因为这类企业往往轻资产、缺少抵押物,不能很好地与银行传统信贷模式和产品相匹配。因此,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金融支持已成为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落脚点之一。

作为扎根地方、支农支小的主力军,农商银行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和监管要求,抓住“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巨大潜力,主动对接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在助力企业成长过程中实现自身发展。

首先,农商银行应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力度,拓宽政银合作渠道。面对来自国有大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在金融科技、贷款利率等方面的竞争,农商银行应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区域经验优势,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为支持“专精特新”贡献金融力量。例如,双方可通过定期举办银企对接会、开展金融知识培训等方式,配合地方政府做好相关政策的落实落细落地。

其次,农商银行可以对已公布的地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等实行名单制管理,下沉服务重心,开展常态化走访对接,及时获取企业融资需求,确保其及时、高效获得金融服务。对于暂未达到大型商业银行或股份制商业银行贷款准入门槛的创新型中小企业也需着力挖掘培育,因为这类企业同样具有发展潜力且量大面广。可以通过举办地方性的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引导广大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

再次,农商银行要发挥自身信息通畅、机制灵活、决策链短的优势,深挖企业需求,拓宽抵质押物范围,加大首贷、续贷、信用贷、中长期贷投放力度,打造“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属信贷产品并开展“一对一”服务,为其提供多元化金融支持。

最后,在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农商银行应借助金融科技手段提升获客能力,降低运营成本,构建全流程风控体系,通过加快数字化转型提高核心竞争能力,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