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1年11月01日 > 总第510期 > B7 > 新闻内容
推进乡村振兴 农村金融服务需不断开拓创新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0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田耿文

【农村金融时报】

今年以来,我国“三农”工作的重心已经从脱贫攻坚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十四五”时期乃至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三农”工作的主题和主线。乡村振兴离不开金融支持。

作为扎根农村、服务“三农”的农村金融机构,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参与者和重要构成部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农村金融服务需求新变化

随着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我国“三农”工作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时代:农业基础地位更加巩固,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现代农村建设成绩斐然,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与此同时,“三农”金融服务需求的主体、范围、种类、服务方式和服务环境都发生了明显变化,对金融产品的适配性要求更高,对综合化金融服务的需求更加迫切。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对金融产品以及服务的需求多元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经营主体、经营范围、经营方式等都在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他们所需要的金融服务已不再局限于单一化的融资贷款服务,还需要诸如金融知识培训、投资理财、风险管理等方面的服务,金融机构需要针对此为经营主体提供线下及线上的多元化金融服务。

二是数字化金融服务需求激增。随着金融科技和智慧农业的飞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的整体质量和效率,与此相适应,农村金融领域亟需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以及云计算等先进的金融科技手段,实现金融产品、风控以及服务等方面的智慧化。同时,金融服务手段逐渐转变为自助办理的智慧化模式,也对数字化金融服务需求出现激增。

三是中长期信贷需求增加。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开发以及相关设施建设规模不断扩大。规模化经营主体固定设施投资增加,使得其对中长期融资的需求逐渐增大,比如农村地区龙头企业在生产规模扩大、技术及设备更新、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土壤改良、棚舍改造、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对中长期融资的需求增大,更加需要农村金融机构提供中长期的信贷资金支持。

农村金融服务创新路径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金融服务需求呈现出新特点、新变化。为此,农村金融机构需要把服务乡村振兴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优化各项服务。同时,还需要相关各方加强配合,从政策扶持、扩大融资渠道、提升征信系统建设、完善和加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创新和完善,来适应新的需求变化。

首先,在政策扶持层面,要继续加大政策扶持的力度,不断优化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的外部环境。要继续落实和实施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相关支持政策和工作方案,在巩固已经取得的良好成果的同时,继续将各项惠民、利民政策进一步落实到位;通过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政策倾斜和激励,最大限度调动各金融机构支农的积极性,比如有款准备金率、财税征收等方面提供优惠,适当拓宽不良贷款率的风险容忍程度,让金融机构在实现盈利的前提下可持续支持“三农”经济发展;制定人才引进和返乡制度,对于乐于扎根农村的大学生、企业家等,给予相应的优惠措施,引导他们将先进的知识及技术带回乡村;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对农村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全面提升农民整体素质等,进一步促进农村金融服务创新。

其次,在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的同时,要扩大融资渠道,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到“三农”领域。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引入市场化运行机制,破解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的关键难题,强化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构建社会资本支持乡村建设的长效机制,对长期投入较多的企业和组织给予更精准的财政奖补、贷款贴息和配套项目投入支持;充分发挥“期货+保险”等机制对乡村振兴的功能作用等。

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过程中,要紧扣传统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主题,重点关注现代生态有机农业;积极参与农产品深加工和副产品综合利用产业;重点参与乡村文旅、农业田园综合体、现代农业产业园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相关项目。

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不仅可以带动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稀缺资源向农业领域流动配置,还可以优化农村资源要素结构,成为乡村生态建设、文化传承、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

再次,应充分运用金融科技,加快构建和完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在平台建设过程中,各级政府、金融机构、经营单位等主体需形成合力,确保信息数据构建的准确性与全面性。同时,应综合运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5G等技术,开展信息的收集、整合与应用并及时更新,促进相关信息的正常流动和合理使用,为相关工作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在此基础上,实现业务模式创新,有效防控风险,优化客户体验。

此外,还要提升和完善农村征信系统建设。信用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也是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内在要求。长久以来,金融机构缺乏发现信用、评估信用的技术能力和下沉渠道,成为农村金融发展的一大痛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金融服务创新需要依靠完善的农村征信系统。

农村金融机构应大力推进信用村建设,推广整村授信,不断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全力打造农户信息大数据平台;对信用户的授信额度可采取“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循环支用、动态调整”的方式,精准解决农户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提供专业服务,聚资聚力聚智赋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同时,还需在农村地区营造“信用至上”的氛围,有效降低农村信贷风险。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广大农村金融机构提供了机遇和空间。面对新的“三农”金融需求,农村金融机构应以此为契机,不断克服金融供给障碍,提供更加优质的金融服务,让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为乡村振兴增添强劲动力。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