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1年11月01日 > 总第510期 > A8 > 新闻内容
发展绿色金融有助于推动信贷结构调整提升综合竞争力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0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吴志毅 宋燕华

【农村金融时报】

《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要求有序推进绿色低碳金融产品和服务开发,设立碳减排货币政策工具,将绿色信贷纳入宏观审慎评估框架,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为绿色低碳项目提供长期限、低成本资金。

发展绿色金融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将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发挥巨大推动作用,对于金融机构而言,有助于推动信贷结构调整、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提升综合竞争力。

因此,金融机构需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服务好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部署,给绿色发展以尽可能的金融支持。

一是推动投融资结构绿色调整。金融机构应持续加大对绿色建筑、绿色出行、节能环保等绿色经济领域的支持力度,加快退出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融资,推动煤炭消费尽早达峰;严格控制高耗能行业的环境和社会风险,加强重点领域事前防控,严格遵守生态保护红线等硬约束;准确把握绿色发展重点区域,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是加快产品与服务体系创新。金融机构应加大信贷产品创新力度,拓展排污权、应收账款、股权、知识产权、林权等抵质押贷款业务,支持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鼓励金融机构发行绿色债券、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绿色发展基金、绿色保险、碳金融等金融工具,引导资金流向环境治理、绿色交通、节水节能、高端高新产业;把握国家调整经济和能源结构、优化区域流域产业布局、建设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等机遇,因时因地推出符合绿色经济融资需求特点的创新产品和服务,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金融可持续发展。

三是强化绿色金融信息披露。金融机构应统筹绿色金融与气候投融资相关认定标准、信息披露与政策安排;通过金融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绿色金融年度报告等形式,加强绿色金融组织管理、政策制度、绿色融资规模、绿色融资节能减排成效、绿色运营等绿色金融信息披露,主动加强ESG(环境、社会和治理)信息披露及气候投融资信息披露,确保披露数据及时,客观反映绿色金融实施成效。

四是探索金融科技在绿色金融业务中的运用。金融机构在绿色金融标准制定、环境和气候信息披露等工作中,通过使用金融科技手段,有效提高统计质量和碳核算效能,极大改善了绿色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随着碳中和时间表的出台,经济结构绿色转型的步伐越走越快,商业银行资产结构调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金融科技可协助构建环境风险压力测试模型,并在测试过程中不断优化迭代,助力商业银行精准测试、正确决策。

五是强化绿色金融的风险防控。金融机构应开展前瞻性环境和气候风险分析,包括压力测试和情景分析,建立相应的监测机制,对能源生产、供给,以及关联性产业景气度进行跟踪和监测,防止因碳中和目标而引发转型风险,提高风险预警的前瞻性。同时,优化产业周期与绿色信贷投放结构的匹配度,将信贷资金流向有助于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提高行业长期收益的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领域,以及能源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项目和能源资源深加工项目,促进能源产业由粗放式向集约式增长。

作者单位:宁波镇海农商银行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