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王松 通讯员 姬须龙
【农村金融时报】
作为一家扎根县域、服务乡镇农村的“草根”银行,河南辉县珠江村镇银行坚守“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主业和初心,以“党建+金融”服务模式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确保助力乡村振兴不离心、不偏航。
为彻底解决“三农”金融需求无法有效满足的问题,辉县珠江村镇银行不断创新金融产品,优化审批流程,于2016年推出“珠江·一家亲”贷款产品。只需要全家人签字,就能获得该产品贷款10万元,期限最长3年,随借随还,还可循环使用。
该产品不仅解决了农户“担保难、抵押难”问题,也增强了农户还款意愿,实现了产品设计与风险防范的有机结合,提升了“三农”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便捷度。截至8月末,“珠江·一家亲”金融服务产品已累计支持村社户超8万户,金额超63亿元。
针对村社户“短、频、快”的资金需求,辉县珠江村镇银行积极发挥一级法人决策链条短的灵活特性,通过简化小额贷款手续、优化授信审批流程、优化考核方式、贷后检查简单化、打造“互联网+银行、不断下沉服务、上门服务”等服务,让客户经理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金融服务中。
据统计,截至8月末,辉县珠江村镇银行网点已达到23家,累计发放贷款8.7万余户,金额超136亿元。其中, “三农”客户8.1万余户、金额125亿元;首次获得银行贷款的“首贷客户”近6万户,占比达66.63%。
今年夏天的河南“7·20”特大暴雨灾害期间,新乡市、辉县等地连降4天特大暴雨,辉县珠江村镇银行部分营业网点员工被困、多个网点不同程度受灾。
该行党总支迅速投入到抗洪救灾的最前沿、齐心协力、共同抗洪,保障了员工生命财产安全,保护了银行财产安全;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救援、志愿服务,出台受灾时期贷款专项指引,支持“三农”小微、受灾群众重建家园。
该行还在新乡西高速口设置党员先锋志愿服务点,配备充足的方便面、矿泉水、面包等物资,为受灾群众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援新(新乡)、援辉(辉县)救援力量提供食物,做好各项服务工作,确保救援车辆顺利通行。
辉县市西岳村是受灾较为严重的村庄,村民郭瑞家的蔬菜大棚被冲毁,他还有银行贷款未还清。得知这一消息,该行驻冀屯乡挂职干部、普惠金融事业部负责人第一时间电话了解情况,并在洪水退却后立即赶赴西岳村,传达银行洪灾期间的优惠政策,为其量身定制授信方案,增加授信额度,大幅降低授信利率,鼓励他重拾信心、再建家园。郭瑞的妻子感动地说:“洪水刚退,路也不好走。真没想到,你们能这么快来服务。”
珠江村镇银行工作人员与客户在蔬菜大棚交流,了解情况。
与此同时,该行峪河支行、东方支行等多家支行开展辖内防汛救灾慰问,到辖区村庄开展志愿服务,送去蔬菜、鸡蛋、挂面、大米、小米、矿泉水等慰问物资,还无偿为受灾群众现场做大锅饭,帮助受灾家庭搬运浸水家具、衣服被褥,清理庭院等。
据统计,在河南“7·20”特大暴雨灾害期间,辉县珠江村镇银行共累计发放灾情贷款865笔、金额8584万元。
截至8月末,该行贷款余额近45亿元,储蓄客户22万户,贷款存量客户4.2万余户。在辉县市10家银行中,该行存款余额排名第三,贷款余额排名第二,贷款客户排名第一。
辉县珠江村镇银行行长孙法胜表示,该行将以“立足县域,服务三农、支持小微”为服务宗旨,不断探索具有珠江特色、行之有效的金融服务模式,破壁垒开新路,通过创新金融信贷产品,为“三农”发展提供资金保障,为助力乡村振兴赋新能、开新局、谱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