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1年09月06日 > 总第504期 > B7 > 新闻内容
农商银行应突破农村地区信贷瓶颈 培育优良的客户群体
发布时间:2021年09月0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彭斯玉

【农村金融时报】

目前,农村金融仍然是我国金融体系中薄弱环节,一些地区结构性和区域性“贷款难”问题仍然比较普遍。

信贷业务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农商银行不断探索贷款营销方法,采取了一系列便民为民举措,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影响了支农作用的发挥和自身经营的发展。

一是农村信贷资金价格持续降低。近年来,受利率市场化、互联网金融及金融脱媒等因素影响,社会投融资结构多元化,同时随着农村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其他金融机构向农村金融市场渗透,导致农商银行金融议价能力不断弱化。农商银行只能通过大幅降低信贷利率来吸引客户,同时揽储成本也在不断增加,农商银行的盈利空间被大大压缩。

二是农村地区“空心村”现象较突出。目前,不少农村辖区内青壮年多数选择进入城市寻找工作机会,农村地区的老人和儿童居多,导致许多农村出现“空心村”的现象。

三是农村地区信贷抗风险能力不强。现阶段,农业仍以分散种养殖为主,受市场价格波动、从业经验等因素影响,导致贷款风险较高。

四是农村金融服务方式单一。当前,农商银行的非传统竞争对手借助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电子商务等正在改变竞争格局,客户也逐步从注重价格变为更加信赖银行的品牌和服务。虽然农商银行在每个乡镇均布设物理网点,但由于每名外勤人均需服务多个行政村,导致服务压力大、效率不高,信贷资金“渗透”力不足。

农村地区开展信贷业务的建议

农商银行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肩负着支持“三农”、促进农民增收的重任。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应不断强化贷款营销,培育优良的客户群体。

首先,应满足客户多元融资需求。农商银行应从如下两方面,落实“访客户、问需求、优服务”的总体要求。一是与各村的党支部加强合作,充分依托基层党支部、党员对本村情况、村民日常活动和信用状况最了解的特点,让基层党群服务中心变成推送金融服务的“桥头堡”,做到贷款申请、信用建设、信贷风险等金融服务在党群服务中心“一站式”实现,让群众金融需求“有地办、有人管、能办成”。二是不断丰富信贷产品种类,精准对接产业链式、新型经营主体客户,扶持重点群体发展,以个性化、综合化、多样化的服务和产品,有效满足不断变化的农村金融服务需求。

其次,应拓宽合作担保渠道。农商银行应不断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等的合作。一是积极推进政银合作模式。将政府信用优势与农商银行资金优势结合起来,通过政府增信、农商银行用信,推动政银企三方互通,支持“三农”做大做强,全力服务农村客户。二是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土地流转抵押等抵押担保模式。在政府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积极落实推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或流转土地抵押担保事项,打通资金投放农村的渠道,更好地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多层次金融服务需求。

此外,应围绕“党建+金融村官+普惠金融”活动,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一是以党建互联为基础,构建党建和乡村振兴工作融合发展体系。通过送金融知识下乡活动、红色教育活动、党支部联谊等,搭建互动平台,推广使用农商行相关交易平台,积极帮助农户打通农副产品销售路径;发动村委会一起参与贷款审核、项目走访、还款提醒、不良催收等工作,形成“贷中贷后有管理、信贷风险有预警”的长效机制。二是以“金融村官”派驻模式为契机。实行“金融村官”派驻全覆盖,按月开展“金融村官”履职评价、按季组织“金融村官”业绩评比,按年评选“优秀金融村官”,通过绩效考核、晋升考核、奖励考核等措施,最大限度激发“金融村官”工作热情。三是以“整村授信”为抓手,在每个乡镇打造1至2个支持乡村振兴示范村,实现客户信息采集全覆盖,意向客户授信全覆盖的目标。

作者为湖北江陵农商银行董事长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