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1年08月30日 > 总第503期 > A8 > 新闻内容
农商银行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需防范金融科技风险
发布时间:2021年08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江水清

【农村金融时报】

随着金融科技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特别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生物识别、区块链等新技术的蓬勃发展,实现了科技与金融业务的深度融合,推动了金融业务流程与商业模式的变革,在驱动业务数字化、网点智能化、支付场景化、数据治理常态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事物总是存在两面性,任何一项新的技术都有其局限性和渐进性,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并加以防范,就会给金融安全环境带来严重挑战。

农商银行在数字化转型、加强自身金融科技建设中同样面临风险与挑战。

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变化

农商银行的数字化转型带来了如下变化:

一是客群之变。在新金融生态下,提升精准获客能力成为银行竞争的重要抓手,通过大数据获取,建立客户模型来精准画像,充分细分客群,提供差异化金融产品和客户体验,不断满足客群对银行的普惠金融服务需求。

二是监管之变。金融科技发展对金融监管提出全新要求。监管主体,应统筹发展和风险管理关系,强化监管力度;作为被监管对象,农商银行的金融科技建设必须接受约束和合规管理,科技创新要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进行,严守金融风险防范红线。

三是风险之变。任何创新都具有风险性,由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应用,导致新风险多元化,体现为隐秘性、渗透性、系统性,使其更加难以评估和控制管理。现代科技就是一把双刃剑, 在“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的同时伴随“风险密集”的特征,比如大数据应用,用得好提升精准管理,用得不当可能带来数据泄露等信息安全风险。

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需坚守主业

笔者认为,农商银行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需坚持如下内容:

一是坚守服务“三农”宗旨。农商银行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应坚定服务“三农”的初衷,始终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乡村振兴战略、“最多跑一次”改革等工作,以数字化转型为契机不断提升社会职能,以科技创新来提高普惠金融服务水平。

二是坚守紧跟技术升级换代趋势。科技创新是引领金融事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做强科技服务支撑,适应前沿技术在农商银行的应用研究和落地生根,必须不断进行迭代更新,科技才能真正赋能金融发展。

三是坚守科技风险管理目标。按照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指引的定义和内涵,科技风险管理仍须围绕业务连续性、信息安全两大领域展开。科技金融的渗透性和瞬时爆发性虽使风险的演化呈现蔓延和跨界的特征,其形式和特点也在不断变化和集聚,但风险管理目标的初衷不变,应以最小的代价来获取最大的安全保障。

提高科技风险防范能力

综合金融科技风险管理的现状,以及农商银行自身科技发展的特点,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提高科技风险防范能力:

一是按照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指引,坚定科技发展战略定位。农商银行应加强部门联动,协同风险管理部门和审计部门一起推动三道防线建设,主动配合监管部门,补足短板,强化弱项,稳固优势,健全风险管理长效机制;加大科技投入,建立与营收相匹配的科技投入机制,优化科技人力资源配置,完善评价和考核激励办法,畅通技术人员晋升通道,激发创新潜能。

二是坚持信息安全自主可控原则,健全风险防控体系。提高全员信息安全认知,采用新技术,多途径做好宣传普及工作,通过先进手段实现风险监督与安全检测,加快风险识别、评估、响应及控制流程。

三是建立专业的风险管理团队,强化单项风险阻击能力,突出防范重点,制订相应的应急预案。面对潜在的风险,通过演练和模拟风险场景,寻找安全漏洞,有效暴露问题并及时修正。

四是深化技术应用,提升人工智能运维能力。根据金融科技创新主体的多样化特点,构建基于信息网络、大数据挖掘和分析、自动监测和处理等信息手段的风险管理系统,进一步强化风险防范技术应用。

作者单位:浙江平湖农商银行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