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1年08月30日 > 总第503期 > A8 > 新闻内容
农信社应以金融创新支持地方经济高速发展
发布时间:2021年08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宋慧菊

【农村金融时报】

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推动经济恢复取得明显成效,经济运行开局良好,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但同时,也应看到部分地区经济恢复不均衡、基础不稳固,给一线金融机构的工作带来挑战。

基层农信面临的挑战

以基层农信社的工作为例,普遍存在艰巨且复杂的问题,他们目前正面临如下挑战:

一是面临外部环境对资产规模和资产质量的冲击。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因素干扰,部分企业延期复工,导致有效信贷需求下滑,短期内信贷业务增速放缓。但随着疫情的逐渐好转,前期被抑制的信贷需求得到释放,集中较快反弹的资产规模,给资金市场化运营能力较为薄弱的农村金融机构带来了新的挑战。现阶段受资产规模增速减缓等影响,农信社盈利指标较去年同期出现下滑。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小微企业还款能力显著下降,部分企业客户风险暴露增加等一系列问题,加快了金融业不良资产风险暴露,影响农信社整体业务经营的推进。

二是面临经营压力。疫情后,人行相继推出了降准、再贷款、再贴现等一系列政策,帮助银行补充资本,提升其放贷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信贷资金不足的压力。但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银行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和业务经营形成了较大的冲击,短期的利好政策不能完全对冲这些影响。

三是面临自身解困能力不足的压力。金融与实体经济唇齿相依、共荣共生,新冠肺炎疫情下,农信社同样面临着旺季不旺、开门红不红、存款难增、贷款难放等发展困局。然而在农村金融及县域总量有限的市场里,个别银行为抢占存款市场变相高息揽储,直接影响到农信社的基本盘。

农信社转型发展的建议

疫情是暂时的,但市场发展是长期的,农信社作为地方农村金融机构要迅速转变经营思路,有效化解“疫情后遗症”,将疫情危机视为改革发展的有力时机,抓住市场上涌现出的一系列新机会,在政策杠杆的撬动下,以金融创新支持地方经济高速发展。

首先,应实施负债结构优化创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后疫情时期,农信社要将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首要任务,灵活运用金融供给增强自身资金的活跃度。一是对内通过绩效杠杆等调节手段,有意识地向活期存款、对公存款等低成本存款倾斜,对长期和短期存款结构配置进行合理调配,确保存款满足流动性需求并与贷款期限结构相匹配。二是对外加强与各家银行的沟通协作,深入开展成本控制合作,扩大定期存款利率自律定价公约签订范围,遏制储蓄存款成本上升势头。三是在合规管理的前提下,高度强化资金营运工作,进一步提升资金营运的专业化水平,用好国家政策,积极申请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腾出资金用于资金营运,使资金营运成为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

其次,应实施体制机制创新,强化政策引导职能。一是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建立支持农村金融考核机制,将全面支持农村金融发展情况作为正向激励内容,同时将不当干预、行政越位等内容作为反向约束内容。建议结合各县区经济发展情况,区别制定监管政策,进一步强化对农村金融发展的建设性作用。二是建议地方政府牵头,创新不良贷款清收处置方式。如采用优质资产置换农信社不良贷款,或实行不良贷款拍卖,支持农信社化解不良贷款风险,帮助农信社走出困境,以便农信社腾出更多的精力、协调更多的资源、更好地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三是建议监管部门发挥好在政策制定、平台搭建、秩序维护等方面的作用,从农村金融风险分担补偿机制入手,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建议在引入农业保险机制、进一步降低再贷款、再贴现门槛、建立完全市场化的担保体系、实施有效的农村金融财政补贴制度等方面做出新的尝试,创建再贴现示范区,充分发挥再贴现调结构、降成本功能,支持农村金融机构探索小微企业、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的新路径。

此外,实施金融服务创新,深化推进普惠金融。后疫情时期,农信社要延续在普惠金融领域的优势,纵深推进金融服务创新,强弱项、补短板,以实际举措有效化解疫情后遗症。一是加快数字转型步伐。扎实线下基础业务的同时搭建起线上金融服务渠道,发展规范有序的网络贷款平台,打造小额消费贷款、小额支农类贷款的全互联网运行模式。开发微信银行线上服务功能,实现业务营销线上线下结合和供给需求的点点对接。在现有数据信息基础上建立起“大数据库”,整合现有零散型信息储备,建设综合性数据信息管理系统。二是创新开展信贷业务。秉承控大、抓中、放小的政策,持续加快小贷业务发展,加快推进全隔离式小贷分中心建设,优化小贷业务市场化运作流程。同时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以支持小微企业复工复产和农业产业发展为抓手,重点加大对县域特色种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以绿色产业为主导的中型企业支持力度,针对信用良好的中型企业开展“商圈”式集中授信,进一步满足市场需求扩大市场份额。三是实施营销创新。从优化人员配置入手,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指挥棒作用,提高对员工个人营销业绩的奖惩标准,倒逼员工主动参与营销工作;加大对信用良好但活跃度较低的客户关系培养,引导客户与农信社组成新的命运共同体;推广设立专职营销部门,打通互联网营销渠道,逐步摆脱传统物理网点对金融服务的约束。

作者单位:河北省承德市农村信用社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