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1年08月30日 > 总第503期 > A1 > 新闻内容
助力构建“碳普惠”金融体系——
银联重磅推出“绿色低碳卡”
发布时间:2021年08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本报记者 李建菲

【农村金融时报】

日前,中国银联发布了一款创新银行卡产品——绿色低碳主题卡。该产品的特别之处在于,针对参与绿色减排的具体微观主体,以银联交易系统中企业和个人的绿色减排交易行为数据为计算基础,为其提供相应的经济报偿,借此向大众传播绿色低碳概念。

该产品区分企业版和个人版。企业版主要包括绿色低碳主题商务卡、绿色低碳主题小微企业卡及绿色低碳主题乡村振兴卡,主要针对不同经营规模及类型的大型企业、小微企业、涉农企业发行。银联将联合商业银行为持卡主体提供碳减排额购买等对公权益。

个人版构建了银联绿色低碳积分体系,将结合持卡人在银联系统的绿色消费行为,如乘坐公交地铁、共享单车骑行、新能源车充电等,计算个人碳减排量,配置相应权益和回馈。

业内人士评价,这是支付产业落地绿色金融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也是促进双碳目标实现的一种创新做法。

国家“3060”双碳目标发布后,人民银行同步出台各项政策与指导意见,推动发展绿色金融,构建多层次绿色金融市场体系,为金融机构参与绿色减排事业提供了政策依靠和指导方针。

同时,外部环境逐步成熟,为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绿色减排业务,提供了广阔的探索空间。一个月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启,为金融机构落地相关业务提供了市场化平台;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建设并运维管理全国碳市场交易系统,为金融机构创新产品提供了技术支撑。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银联联合上海市生态局、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及各商业银行,共同研发了这款绿色低碳主题卡。

近年来,包括支付机构在内的各类金融机构争相布局碳金融业务,着力推进绿色金融产品创新,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绿色卡产品等不断推陈出新。

以银行业为例。根据《中国上市银行分析报告2021》,2020年末,国内披露了相关信息的43家上市银行绿色信贷余额达8.86万亿元,同比增长23.88%;国内主要金融机构本外币绿色金融贷款合计11.95万亿元,位居世界首位。

特别是“双碳”目标提出后,我国银行业进一步加大了对相关领域的支持力度。人民银行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13.92万亿元,同比增长26.5%,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4.6个百分点;绿色债券发行规模超过990亿元,同比增长82.2%。

同时,银行业在加快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推广方面做了积极探索。目前,部分银行已推出将可交易的碳资产作为主要质押物、将特许经营权作为主要质押资产等抵质押风控模式的信贷产品。

然而需要关注的是,目前金融市场上推广的绿色金融业务仍以对公业务为主,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更多地针对大中型企业,小微企业和个人等普惠群体在绿色金融市场的参与度相对不足,“碳普惠”理念的落实有待进一步推进。行业应就此问题进一步探索。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此次中国银联联合产业各方创新推广的绿色低碳主题卡,以小微企业和个人为主要受众,正是对“碳普惠”理念的积极响应。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