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1年08月23日 > 总第502期 > B7 > 新闻内容
农商银行绩效考核需“四化联动”
发布时间:2021年08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赵泽轩

【农村金融时报】

绩效考核是农商银行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在落实战略规划、引领业务发展、激发员工积极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绩效考核存在短板

目前,农商银行绩效考核存在如下短板:

首先,是考核导向有偏差。大多数绩效考核指标主要以存贷款余额、开户数量、利润等规模指标计量经营效益,未充分考虑合规风险、运营管理、服务质量等内控管理方面的考核。

其次,是考核体系不健全。大多数考核仅针对客户经理、柜台等前台营销人员,未对中后台、总部机关人员进行有效考核。一些农商银行对贷款、零售等业务条线实行专制管理,各业务条线从维护自身利益出发独自制定考评制度,考核标准、考核内容各不相同,未形成统一健全的考评体系。一些机构延期支付奖励不落实或不规范落实的现象也比较突出。

再次,是结果运用缺活力。考核工作往往只是人事或财务等个别部门的事,缺乏联动及沟通反馈,没有形成合力。考核结果仅作为薪酬发放的依据,没有将绩效考核结果有效运用于员工职位晋升、职业生涯规划、培训资源分配等环节。激励手段比较单一,仍以工资、存贷款绩效等短期支付为主,缺乏股权激励等长效机制。

最后,是考核系统有短板。大多数农商银行没有考核系统的支持,有些仍需要手工计算,无法做到“日清日结”,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即使有些农商银行上线了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系统,但也仅是零星的、分散的,没有实现绩效薪酬和人力资源的统一管理。以战略发展为导向、以风险及资本管理为核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薪酬绩效考核体系远未建成。

立足发展需要实施绩效考核

笔者认为,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农商银行应从如下几方面更好地推动绩效考核。

一是明确导向,注重绩效考核“科学化”。农商银行应根据监管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经营目标考核方案,紧紧围绕服务实体、支农支小和高质量发展,设置经营目标考核体系,在兼顾收益的同时,切实突出风险管控、结构调整和长远发展。首先,应突出合规经营和风险控制。合理设置风险管理指标及合规经营指标权重,突出风险控制和长远可持续发展;将经营效益指标按风险调整后的口径计算,在计算支出时,应包括预计损失成本,对部门占用总行资金的,应按全行资金成本计算支出并予以扣除;还可设置加权风险资产利润率,对资本占用和创利情况进行考核。其次,应考虑风险延期暴露因素。密切关注流动性比例、流动性缺口率、不良贷款率、非信贷资产不良率、加权风险资产利润率等指标。此外,应合理设置“三农”、小微企业指标权重。突出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将涉农及小微企业增长率纳入社会责任考核指标。同时,根据机构所处区域、支农支小任务大小等情况,合理确定指标计划及考评方式,引导基层和偏远机构将经营重心向支农支小下沉。

二是健全体系,注重绩效考核“精细化”。农商银行要根据内外部形势变化,不断完善指标设置,突出战略引导,形成相对完善,契合自身实际的指标考核体系和评价办法。首先,应实行“机构”+“个人”双向考核。其次,应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定量指标要全行统一,单独设定,根据“管理类、专业类、营销类、运营类”等不同的岗位要求选取对应的指标体系进行考核评价;定性指标主要采取民主测评方式。在考核评价时,应侧重定量指标,在指标设定上,既统筹发展实际,又兼顾监管要求,科学合理设置指标体系,区别对待,分类设置。此外,应坚持“效率”与“公平”兼顾。

三是完善机制,注重绩效考核“流程化”。绩效考核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计划、实施、反馈、评估等各个环节,应完善考核管理的各项工作流程,确保考核机制不断优化。首先,应做好绩效考核计划。由各机构各部门事前上报当年经营计划,根据董事会批准的年度经营计划,制定经营目标考核方案草案,面向各机构各部门及广大员工征求意见,修改后的考核方案及经营计划下达全行,并对每项指标的考核办法和计算公式作出说明,确保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公开透明。必要时,相关部门可深入基层开展宣讲,使各机构、广大员工直观掌握各类绩效考核办法,确保有效落地。其次,应做好组织实施。各相关部门应通力合作,定期监测经营指标完成进度,剖析问题和成因,督导相关机构及时改进和完善工作措施,确保全行绩效考核工作规范有序开展。同时,随时关注市场及内外部形势的变化,及时对绩效考核的内容进行调整,以更好地传递经营导向,实现经营目标。稽核审计部门应将绩效考核纳入审计范围,定期开展审计工作。再次,应做好结果运用。将绩效考核结果与各机构、各部门绩效工资兑现、资本资源分配、管理授权等事项挂钩,与员工的晋升及培训发展进行关联。同时,根据绩效末位人员的表现情况,对其进行劝勉谈话、岗位调整、离岗培训等改进及淘汰措施,建立健康的人员流动机制。此外,应建立完善申诉处理制度,及时纠正改善不合理的绩效分配。

四是强化保障,注重绩效考核“常态化”。首先,应加快薪酬改革。按照监管政策及财税要求,完善薪酬管理制度,做好岗位价值分析,合理确定干部员工的薪酬水平,实现岗位责任、履职效果、贡献程度、合规操作的统一。在充分保障员工基本生活的前提下,突出绩效挂钩的核心地位,突出效率,激发全员能动力和创造力。同时,积极探索中长期激励和薪金收入多元化,严格执行延期支付相关规定,逐步导入股权激励,使干部员工以股东身份参与决策、分享利润、承担风险,自觉规避短期行为,主动谋求长远发展。其次,应搭建成长平台。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努力搭建起类别清晰、层次分明、权责明确的岗位管理体系,对考核表现突出、符合晋升标准的员工,给予岗位锻炼的平台,激励员工实现职业目标和自我价值,促进员工与银行共同发展。此外,应强化科技保障。加快完善现有业务系统,确保数据信息的及时收集、整合与分析。将绩效考核系统与信贷、财管等系统进行有效对接,提升绩效考核的实时化、智能化水平。

作者单位:河南西峡农商银行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