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1年08月16日 > 总第501期 > B7 > 新闻内容
农商银行应打造高效能总部
发布时间:2021年08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汪洋

【农村金融时报】

构建高效能总部,驱动组织变更、流程再造、转型升级,是农商银行强化精细化管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笔者认为,农商银行应从组织架构、人员配置、体制机制等方面着手,打造高效能总部。

实行大部室制组织架构

农商银行总部作为全行“指挥部”,肩负着战略执行、管理统筹、资源配置等重要职能。

农商银行应从打造敏捷型、高效能组织角度出发,进一步精简总部组织架构,按照符合监管要求、与战略匹配、与发展适宜三大原则,构建“业务管理、平台支撑、风险管控、综合管理”四位一体的总部架构,打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壁垒、边界,避免因部门过多、分工过细、职能重叠等原因,出现工作相互推诿、责任不清、协作不强等情况,制约工作高效开展。

做好人员配置

在当前“总部瘦身”引领下,农商银行普遍将人员向前台、一线倾斜,总部人员占比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但人员精简也有“两面性”,往往也会导致总部职能弱化,相应工作浮于表面。因此要坚持适配性、实用性原则,根据自身经营实际合理配置人员,特别是小法人机构,麻雀虽小但五脏六腑缺一不可。

首先,应梳理部门职能和岗位价值,对基础性、非核心工作尽量实行外包,探索从外部(同业)引入专业性、专职型人才,形成“鲶鱼效应”。

其次,应不断提升总部人员专业能力,部室员工不仅仅是条线的专才,更应该是全行业务经营的“通才”,既要学经济理论、政策导向、专业知识,又要学先进做法、实践经验、工作方法,做到“上接天线,下接地气”。

此外,应树立人才“一盘棋”观念,不断完善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做到人事相宜、人岗相配、用当其时、人尽其才。

发挥好机制优势

总部既是农商银行的大脑,也是基层发展的“加油站”,管理和服务职能定位需协调统一,既不能因为服务而削弱管理职能,造成总部管控力、权威性的弱化,也不能因管理而出现“机关病”“官本位”现象,导致服务“缺位”。

首先,应健全总部管理模式。如何有效发挥好小法人机构“经营灵活、决策链短”体制机制优势,应从总部管理模式上着手,组织上实行垂直化模式,管理上推行扁平化模式,即在职责明确、授权完备的基础上尽可能压缩管理层级,增加管理幅度,使得经营决策能第一时间达到基层,有效解决传导不流畅、信息不对称问题,提升执行的效率。

其次,应转变思想理念。总部不仅仅要解决基层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更应在战略方向指引、专业能力输出、经营管理转型上为支行发展赋能,比如区域内支行发展定位、营销数字化转型等等,总体概括起来总部要“思路活、机制活、管理活、执行活”。

此外,应形成有效的激励淘汰机制,建立贴近市场、充满活力、相对公正的考核激励及淘汰机制,做到总部“干部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让部门、人员更加追求效率效能。

作者单位:浙江宁海农商银行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