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1年08月16日 > 总第501期 > A2 > 新闻内容
“减碳”资金需求巨大 银行业各项措施纷纷落地 信贷资金已就位——
金融机构 “绿色行动”方兴未艾
发布时间:2021年08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本报记者 郝飞

【农村金融时报】

根据国内外主流机构的测算,实现“双碳”目标需要的资金投入规模介于150万亿元-300万亿元之间,相当于年均投资3.75万亿元- 7.5万亿元。这些资金中有相当比例要从银行贷款获得。

金融机构想要每年拿出如此多的信贷资金,则要提前做好规划,多数银行尝试通过专列专项支持额度、发行碳中和债券等方式实现,而监管部门也正加快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让符合条件的银行可以从央行获得更优惠的再贷款资金。

金融机构“绿色行动”方兴未艾。

银行业首个方案

明确信贷规模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金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国家层面尚未出台碳达峰行动方案,是因为要与碳中和统筹规划,选择合理可行的实现路径和推动时间表。

金天认为,国家层面虽未出台碳达峰行动方案,却没有影响各职能部门、机构出台各自领域的碳中和行动方案。与其他实体产业相比,金融机构的碳中和行动方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通过科学审慎地计算,对减碳的成本投入、社会经济效益等做出全面准确的评估,有利于金融行业自身减碳,并引导社会资源(特别是信贷资源)投向更具减碳带动效应的行业和企业。

今年,江苏银行正式发布国内银行业首个“碳中和”行动方案。该行计划在“十四五”期间,气候融资专项支持额度不低于2000亿元,清洁能源产业支持额度不低于500亿元,支持减污降碳、清洁能源、清洁交通、零碳建筑等领域重点项目,推动实现碳减排超1000万吨。

作为国内第二家、城商行首家赤道银行,江苏银行已推出“绿色创新组合贷”“环保贷”“光伏贷”“绿色债务融资工具”等减污降碳类特色化产品,余额已超百亿元。探索构建以赤道原则项目管理、企业ESG评级、环境压力测试为核心的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体系,是中英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试点银行。

记者了解到,该行气候融资余额894亿元,绿色租赁融资余额275亿元,实现二氧化碳减排当量549万吨。该行还将充分利用财政支持政策、货币政策工具、碳交易市场等,构建气候金融产品体系,助力新能源产业链降成本和化石能源产业低碳转型。

江苏银行董事长夏平表示,制定“碳中和”行动方案,是江苏银行响应国家大政方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自觉行动。该行将通过采纳《负责任银行原则》、完善绿色金融组织架构、加强气候金融产品创新和气候风险管理等系列举措,推动落实金融服务“碳中和”行动方案,做低碳发展的践行者、低碳产业的服务者和低碳理念的倡导者。

碳中和债券增速较快

金天认为,碳中和债券得到了包括央行、发改委、证监会等在内的政府部门监管支持,在市场上从无到有,做大做强,正在快速成为绿色债券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部分企业而言,发行绿色债券、特别是碳中和债券的融资成本低于传统银行信贷,从这一角度看,应有利于市场资金成本的整体下行。

从总量及结构上看,对银行体系信贷总量供应的影响尚不明显,但有利于优化信贷结构,引导债券市场发展,吸引资金进一步聚焦于碳中和相关领域,而对过剩产能、污染行业和企业的信贷支持可能会受一定冲击。

今年以来,各家银行机构都在积极参与碳中和债券的发行、承销工作,利用自身优势,助力减碳目标的实现。

碳中和债是绿色债券的子品种,是指在现行绿色债券政策框架下,将募集资金专项用于具有碳减排效益的绿色项目。

比如全国首批6只“碳中和债”于今年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合计发行规模人民币64亿元,发行人包括华能国际、国家电投、南方电网、三峡集团、雅砻江水电和四川机场集团。募集资金全部用于具有碳减排效益的绿色产业项目,项目领域包括风电、光伏、水电等清洁能源和绿色建筑,募投项目建成运营后预计每年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合计4164.7万吨。

中国银行作为主承销商及簿记管理人,支持三峡集团、国家电力、华能国际等成功完成国内首批碳中和债券发行。其中,三峡集团发行3年期20亿元(人民币,下同),票面利率3.45%;国家电投发行2年期6亿元,票面利率3.4%;华能国际发行3年期10亿元,票面利率3.45%。这些票面利率都处于较低水平。

除此之外,包括国家开发银行、重庆农商银行、晋商银行在内的多家金融机构都在探索发行碳中和债券。比如,国家开发银行将于3月面向全球投资人发行首单约200亿元“碳中和”专题“债券通”绿色金融债券,这是国家开发银行国开行发挥开发性金融功能和作用,积极服务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又一重要举措。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公布债务融资工具业务量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绿色债务融资工具(含碳中和债)增速较快,截至6月末的托管量为1739亿元,较2020年末的994亿元增加745亿元。

定向支持“减碳”企业

目前,央行正研究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并已发布了新版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在银行间市场推出碳中和债券,建立与双碳目标激励相容的评价机制,完善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

可以预见,未来,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将获得低成本资金,为具有显著减排效应重点领域提供优惠利率融资。这些低利率资金也将定向支持“减碳”企业。

金天认为,商业银行应密切关注国家和央行层面的一系列制度设计,善用有利工具,调整自身产品及机制、流程,以更好地适应和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具体到政策激励机制上,可以看到监管层正在通过绿色专项再贷款等措施降低金融机构负债成本,引导其服务政策支持行业;优化考核评价机制,如央行将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业绩纳入银行MPA考核;加强外部激励,如央行将绿色信贷纳入货币政策担保品的范围,提高绿色产品利用效率。以上举措都是银行需要紧密追踪的监管动向和政策资源。

再贴现作为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在调节信贷结构、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改善企业融资环境方面发挥着较强的引导和支持作用。

近日,浦发银行北京分行在北京市股份制商业银行中率先落地“京绿通”再贴现业务,为绿色企业起息再贴现资金3200余万元。

为推动绿色金融发展,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人行营管部创新推出“京绿通”专项再贴现产品,专注京津冀绿色金融协同发展,定向支持区域内绿色企业,产品具有专项额度保障、名单制管理、流程优化和利率优惠的特点。

据了解,在获悉“京绿通”相关政策要求后,浦发银行北京分行票据中心立即梳理行内存量直贴票据用户,将其与人行营管部提供的绿色企业名录进行匹配。对于符合人行“白名单”的直贴票据用户,浦发银行北京分行深入了解企业资金需求,并将最新的政策优惠传导至企业。在“京绿通”再贴现政策下达一月内,浦发银行北京分行即为某绿色供应链上的医药销售企业申请了2000余万元再贴现额度,申请当日审批通过,三个工作日起息,央行优惠资金由此及时直达绿色企业,推动了企业融资成本下降。

为将人行再贴现资金快速精准落实到位,除“京绿通”再贴现产品外,浦发银行北京分行还在同时推进人行营管部推出的“京创通”“京文通”再贴现产品,加大对科技、文化企业的金融支持,一方面让企业切实了解国家优惠政策,另一方面加强与人行沟通,为企业积极争取再贴现支持。

围绕绿色金融、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国家战略和重点领域,浦发银行北京分行还将积极推动再贴现政策落地,加大信贷投放,为实体经济注入活力。

据业内专家预计,在一系列碳减排支持工具中,定向再贷款或将最先落地,以促进“减碳”目标的实现。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