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1年08月09日 > 总第500期 > B7 > 新闻内容
农商银行需立足“三农”实现可持续发展
发布时间:2021年08月0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曾国平

【农村金融时报】

当前,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激烈,农商银行想要立于不败之地,需因势而谋寻求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立足“三农” 发展普惠金融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主要是通过完善法人治理、提升管理能力,加强服务“三农”的能力。因此,农商银行要始终坚持“支农支小”、发展普惠金融的定位。

首先,要立足“三农”,大力发展普惠金融,补“三农”领域金融短板。其着力点要在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创业就业、农业产业链发展等方面下功夫,遵循足额、便捷、优惠,以及以服务为先、盈利可靠的原则。

其次,要依靠科技手段,精准、及时、有效地解决好业务问题。依托“党建+金融三员”新模式,下沉服务重心;依靠“四站融合”便民站点,打破服务空间与时间限制,顺势而为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百米”,不断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便利性。

此外,要坚持在党建引领中传递温度,积极参与和全面融入城乡社区治理,切实将服务延伸至家家户户、村村寨寨,真正让金融普惠服务普到“面”上,惠到“点”上,帮到“心”上。

用好优势 培育金融生态

随着金融新业态的发展,场景化、开放式成为金融服务的显著特征。农商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不再是单纯的“点对点、人到人”,而是以支付和融资为核心,嵌入到各种综合化的服务场景中。因此要积极倡导金融普惠理念,从提供单纯的金融服务,向提供以金融为主的综合服务生态转变。

首先,要利用渠道、人员、资源、信息优势,帮助老百姓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瞄准低收入、家庭困难等群体的资金需求,最大程度地提供低价平等的金融服务,把产品普惠做活做大,培育新的增长点。

其次,要借助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对农村客户的大量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扎实、深入开展“整村授信”,实行网格化服务、伞状式管理,完善征信体系,优化农村信用环境,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挖掘、拓展并有效运用基础数据,让信用成为城乡社区治理的金融底色。农商银行要完善企业和个人信用登记制度,建立企业和个人信用档案,并对信用信息进行动态监测,确保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再次,要健全农村信用担保体系,拓宽农村经济主体融资渠道,拓展担保物的范围,接受农业企业用无形资产、集体土地使用权作担保,采取动产抵押、权益质押、订单抵押、联保协议贷款、存栏畜牧等有效抵押品替代。

最后,要创新服务方式,通过夯实“党委、党支部、党员”互助共建基础,实现“县(市)级、镇级、村级”,同频共振,有效发挥金融组织员、金融协理员、金融联络员“三员”作用,切实做到“网点到镇、服务进村、党员到家”,使普惠金融与城乡治理实现有机融合,进一步推动基层行社党组织与当地党政部门之间的双向联动,固本强基,织牢织密农村金融服务网,实现金融资源、人力资源、政务资源等集成共享、优化分配、深度合作,实现服务城乡社区治理与农商银行党建共创的“双赢”。

此外,要以“三走进、送服务”为契机,走进企业、走进社区、走进乡村,变等客户上门到主动上门为客户服务,做广大百姓的贴身“金融小卫士”,不断加大场景金融建设力度,让金融融入百姓日常生活,让广大村民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便捷的金融服务,全力打造服务百姓的金融生态圈。

突出特色 打造百姓银行

农商银行是为百姓服务的银行,要借助“党建共创、金融普惠”这股东风,趁势打好小额信贷这副王牌。通过简化贷款流程、调整贷款利率、强化风险内控机制、改进信用评级体系,进一步做优、做强小额信用贷款业务,让百姓能用最便捷的方式和可接受的利率共享金融活水,从而实现自己的小康梦。

一是采取灵活渐进的市场化利率政策,根据贷款用途及对象采用差别化利率。有必要适时探索建立小额信贷的市场利率定价机制,实现和国际通行做法接轨。

二是构建小额信贷特色的风险控制体系,坚持无抵押的“农户联保”贷款方式。可由相同背景的村民组成贷款联保小组,5户农民联保后成立一个小组,5个小组成立一个中心,中心主任履行客户的管理职责,客户经理直接管理中心主任。降低每笔贷款额度,根据需求给每个客户核准一个贷款额度,随借随用,整贷零还,使放贷机构在与农民建立关系的过程中先测试信用再决定授信额度,即先贷款,后授信。与基层农村合作组织合作,由其代理接受信贷申请、信贷资格初审、农户信用调查等业务,有效解决小额信贷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小额信贷的成本。

农商银行要实现全面发展,必须充分了解客户群体的痛点和需求,做好目标客户群体的定位,走差异化、特色化的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之路,打造服务大众的百姓银行。

作者为湖南省农信联社湘潭办事处副主任兼湘潭天易农商银行董事长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