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心明
【农村金融时报】
杨中良,1972年生,山东蓬莱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杂志社书画院院聘书法家、画家。著有《中国篆刻创作解读·流派印卷》《艺概丛书·杨中良》《卧游溪山》《观心》等。
携鹤访友 16cm×33cm 纸本设色 2020年
清风不动翠竹影 136cm×68cm 纸本设色 2021年
中良比我小两岁,算同龄人。都画画,写字,算同道中人。只是他的路子更宽,山水,花鸟,写字,刻印,编书,交友,样样都很出色,一副很充实的样子。我在南方,他在北京,匆匆见过几次面,不算熟稔。每见其作,时时窥究,总会生出一些心心相惜的感受。
看中良的画,无论是巨崖松林还是秋水柳丝,无论是春兰细雨还是枯藤寒鸦,都能用他或简或繁的笔触,娓娓道来,如叙家常。什么题材都画,什么手法都用。很多时候我都搞不明白他的专攻,不知道该如何与他交流画画方面具体的事情。我自己心里纠结的一些问题,有时会在他笔线的舒展氤氲之间,迎刃而解。这是中良画的魅力:信手拈来,不经意间,妙造自然。
似乎有一种品质,贯穿着中良在做的这些事。或许,笔性也好,气质也好,修养也好,对于他来说,都是生而知之的事。也或许,追求也好,理想也好,愿望也好,对于他现在的艺术状态来说,都是看似存在,而又不能确指的东西。在这越来越大众化和娱乐化的环境里,透过纷繁和喧嚣,能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吗?我问自己。细细地体悟山水草木,春夏秋冬,阴晴雨雪,生老病死。韶光,岁月,影子,声音,流淌的,是笔下的墨痕,氤氲化开,一片涟漪。我在中良的画中,书中,印中,感触到一丝丝的暖意,安祥的,静谧的,不消细说的坦然和幽闲。
其实,这篇小文没有名字,可但凡算是文章的东西都得有个题目,于是,我想到了“干净”两个字。这是我对中良的人、书、画、印,整体的一个印象,便以此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