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1年07月26日 > 总第498期 > B8 > 新闻内容
尤德民绘画艺术的眼高手高
发布时间:2021年07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张志忠

【农村金融时报】

尤德民,1972年7月生,山东高唐县人。本科先后毕业于原山东省丝绸工业学校艺术设计专业、山东理工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桂林中国画学院、并获硕士学位。又先后结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高研班、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助教班。现为《中国书画》杂志社艺术中心主任、艺术总监,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在读博士。

孤山寨写生 34cmx68cm 纸本设色 2019年

百舸争流 136cm×68cm 纸本设色 2015年

以笔者管窥之见,绘画艺术的“眼”,即为艺术的眼界,艺术眼界又含有艺术视野、格调、境界、艺术的厚度和宽度、艺术方向、对世间万物的认知等内涵。绘画艺术的“手”可泛指为艺术技巧和技术手段等。从事绘画者,大体可划分为三个层面:一是眼低手低者,此类画者虽一生为画劳碌,但终因眼界上不去,其绘画艺术技巧也不高。眼界不高,方向不对,下再大的功夫,也终将是担雪填河或北辕适楚。二是眼高手低者,这是优秀画家必须经历的发展过程,眼界上去,只要肯下苦功,艺术技巧也会随之提高。三是眼高手高者,这是绘画达到的高层次,到了这个层面,也就达到了澄怀观道、澄怀味象、天人合一、心手合一、笔随心运、腕运性情、以心为笔、以情做彩的艺术境界。尤德民的绘画艺术就属于眼高手高的艺术。

尤德民的眼高手高,体现在他师古人和师造化上。宋代大家范宽初学李成,后感悟“与其师于人者,未若师造化”。董其昌云:“画家初以古人为师,后以造物为师。”德民深知师造化的重要性,深知到大自然中去寻找创作题材和灵感的迫切性,深知黄宾虹大师在九十自述中所说的“作画当以大自然为师。若胸有丘壑,运笔便自如畅达矣”是肺腑之言。多年来德民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师造化,坚持到大自然中去观察体悟和写生。在德民的笔下,每座山、每条溪流、甚至每棵树等,都有现实的影子,都来自他的写生和观察默记,都是经过他艺术化了的心中之景。观德民画作,总感觉有一种难以名状的气韵在画面上荡漾,感觉画中境界高,这正应了国画大师潘天寿所说的那句话:“艺术之高下,终在境界,境界层上一步一重天。”

尤德民的眼高手高,体现在他的全面学识学养上。他所发表的一些创作谈,是很见文化功底和理论修养的,是真知灼见之谈。眼界高,又有深厚的创作理论作指导,其作品一出手就自然脱俗。他的写意山水,还得益于他深谙书法艺术,他有深厚的书法基础。他自己曾说:“我的画画经历是由书而画。”中国画是以书法作支撑的,古今国画大师无不是优秀的书法家。

尤德民的眼高手高,表现在他创作时的诗意情感上。他牢记恩师黄格胜的一句名言:“无情莫作画,作画莫无情,画贵求险,更贵于情。”牢记国画大师潘天寿所说:“大自然中到处充满着激情画意,不过是待慧眼慧心的人随意拾取罢了。”观德民画作,可感受到画中涌动着一种强烈的创作激情,他笔下的每一景每一物都好像有着人的情思,都是他思想感情的发泄和精神寄托。他有一句感受很深的创作谈:“有感而发,题材就会脱离他的自身躯壳转化成作品。”

好的绘画作品宁可辣些拙些,不可甜俗媚俗。书坛巨匠林散之有云:“书有百病,唯俗难医。”画亦然。书画欣赏与创作有三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德民近作,大雅不俗,他的作品皆来源于实景,但又无实景之实,是大化之景。其绘画技巧更加洒脱自由,求险造势,矛盾中找平衡。用笔用墨变化多端,有法无法。近作更注重删繁就简,简洁中层次更丰富,立体感、质感、律动感、空间感更强,其眼高手高尽在画面中显现。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